漳水東逕屯留縣南,又屈逕其城東,東北流,有絳水注之。水西出穀遠縣東發鳩之穀,謂之為濫水也。東逕屯留縣故城南,故留籲國也,潞氏之屬。《春秋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執孫蒯於純留是也。其水東北流,入於漳。故桑欽雲:絳水出屯留西南,東入海。漳水又東,凍水注之。水出西發鳩山,東逕餘吾縣故城南。漢光武建武六年封景丹子尚為侯國。凍水又東,逕屯留縣故城北。《竹書編年》:梁惠成王元年,韓共侯、趙成侯遷晉桓公於屯留。《史記》趙肅侯奪晉君端氏而徙居之,此矣。其水又東流,注於漳。故許慎曰:水解纜鳩山入河,從水,東聲也。
漳水於縣南,清漳水自涉縣東南來流注之。世謂決入之所為交漳口也。
又考《漢書》同,是知曲周舊縣,非始孝武。嘯父冀州人,在縣市補履數十年,人奇其不老,求其術而不能得也。
漳水又東北,曆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佇於山上,狀有懷於雲表,因以名焉。有涅水,出覆甑山,而東流與西湯溪水合。水出涅縣西山湯穀,五泉俱會,謂之五會之泉。又東南流,謂之西湯水。又東南流,注涅水,又東逕涅縣故城南,縣氏涅水也。東與白雞水合,水出縣之西山,東逕其縣北,東南流入涅水。涅水又東南,武鄉水會焉。水源出武山,西南逕武鄉縣故城西,而南出得清穀口。水源出東北長山清穀,西南與鞸鞈、白壁二水合,南入武鄉水,又南得黃水口,黃水三源,同注一壑,東南流,與隱室水合。水源西北出隱室山,東南注黃水,又東入武鄉水,武鄉水又東南,注於涅水,涅水又東南流,注於漳水。
又東過壺關縣北。
左則陽泉水注之,右則散蓋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為彆耳。
縣故赤翟潞子國也。其相豐舒,有俊才,而不以茂德。晉伯宗數其五罪,使荀林父滅之。闞駰曰:有潞水,為冀州浸,即漳水也。餘按《燕書》,王猛與慕容評相遇於潞川也,評鄣固山泉,鬻水與軍,入絹匹,水二石。無佗大川,可覺得浸,統統巨浪長湍,惟漳水耳,故世人亦謂濁漳為潞水矣。縣北對故台壁,漳水逕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為台壁。慕容垂伐慕容永於宗子,軍次潞川。
又東過武安縣南。
漳水又東北流,逕襄垣縣故城南,王莽之上黨亭。
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趙敬肅王子劉仁為侯國。其水又東北入於漳。昔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也,引漳以溉鄴,民賴其用。厥後至魏襄王,以史起為鄴令,又堰漳水以灌鄴田,鹹成沃壤,百姓歌之。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號天井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