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23章 清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淇水又東屈而西轉,逕頓丘北。故闞駰雲:頓丘在淇水南。《爾雅》曰:山一成謂之頓丘。《釋名》謂一頓而成丘,無高低小大之殺也。《詩》所謂送子涉淇,至於頓丘者也。魏徙九原、西河、土軍諸胡,置土軍於丘側,故其名亦曰土軍也。又屈逕頓丘縣故城西,《古文尚書》覺得觀地矣,蓋太康弟五君之號曰五觀者也。《竹書編年》晉定公三十一年,城頓丘。《皇覽》曰:頓丘者,城門名頓丘道。世謂之殷,皆非也,蓋因丘而為名,故曰頓丘矣。淇水東北,逕枉人山東,牽城西。《春秋·定公十四年》,公會齊侯於牽者也。杜預曰:黎陽東北有牽城,即此城矣。淇水又東北,逕石柱岡,東北注矣。

《詩》雲: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雲:菉,王芻也;竹,編竹也。漢武帝塞決河,斬淇園之竹木覺得用。寇恂為河內,伐竹淇川,治矢百餘萬,以輸軍資。今通望淇川,無複此物。惟王芻編草,不異毛興。又言:澳,隈也。鄭亦不覺得津源,而張司空專覺得水流入於淇,非所究也。然斯水即《詩》所謂根源之水也。

縣故州也。《春秋左傳》隱公十有一年,周以賜鄭公孫段,六國時,韓宣子徙居之。有白馬溝水注之,水首受白馬湖,湖一名朱管陂。陂上承長明溝。湖水東南流,逕金亭西,分為二水,一水東出為蔡溝,一水南流注於沁水也。

三監叛,周討平,以封康叔為衛。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逕其墟,父母之邦也,不堪悲,作麥秀歌。地居河、淇之間,後乃屬晉,戰國時皆屬於趙。男女淫縱,有紂之餘風。土嶮多寇,漢以虞詡為長,朋友以難治致吊。

又北逕白祀山東,曆廣陽裡,逕顓頊塚西,俗謂之殷王陵,非也。《帝王世紀》曰:顓頊葬東郡頓丘城南,廣陽裡大塚者是也。

《上黨記》曰:長平城在郡南山中。

沁水於縣南水積為陂,通結數湖,有朱溝水注之。其水上承沁水於沁水縣西北,自方口東南流,奉溝水右出焉。又東南流,右泄為沙溝水也。其水又東南,於野王城西,枝渠左出焉,以周城溉,東逕野王城南,又屈逕其城東,而北注沁水。朱溝自枝渠東南,逕州城南,又東逕懷城南,又東逕殷城北。郭緣生《述征記》曰:河之北岸,河內懷縣有殷城。或謂楚、漢之際,殷王卬治之,非也。餘按《竹書編年》雲:秦師伐鄭,次於懷,城殷,便是城也。但是殷之為名久矣,知非從卬始。昔劉琨以郭默為殷州刺史,督緣河諸軍事,治此。朱溝水又東南注於湖。湖水又右納沙溝水。水分朱溝南派,東南逕安昌城西。漢成帝河平四年,封丞相張禹為侯國。今城之東南有古塚,時人謂之張禹墓。餘按《漢書》禹,河內軹人,徙家蓮芍。鴻嘉元年,禹以老乞骸,自治塚塋,起祠堂於平陵之肥牛亭,近延陵,奏請之,詔為徙亭。哀帝建平二年薨,遂葬於彼。此則非也。沙溝水又東,逕隰城北,《春秋·僖公二十五年》,取太叔於溫,殺之於隰城,是也。京相璠曰:在懷縣西南。又逕殷城西,東南流入於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