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18章 濟水一(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濟水又東北流,南濟也。逕陽武縣故城南,王莽改名之曰陽桓矣。

濟水又東北,逕定陶恭王陵南,漢哀帝父也。帝即位,母丁太後建平二年崩。

上曰:宜起陵於恭皇之園。遂葬定陶,貴震山東。王莽秉政,貶號丁姬,開其槨戶,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乃得入,燒燔槨中器物。公卿遣後輩及諸生、四夷十餘萬人,籌劃作具,助將作掘平共王母傅太後墳,及丁姬塚,二旬皆平。莽又周棘其處,覺得世戒雲。時有群燕數千,銜土投於丁姬竁中,今其墳塚,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數週,麵開重門。南門內,夾道有崩碑二所,世尚謂之丁昭儀墓,又謂之長隧陵,蓋所毀者,傅太後陵耳。丁姬宅兆,事與書違,不甚過毀,一定一如史說也。墳南,魏濟陰郡治也,世謂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蓋恭王之陵寢也。

又東過封丘縣北。

又東過冤朐縣南。

濟瀆又東逕陽武縣故城北。又東絕長城,魏築也。按《竹書編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自亥穀以南,鄭所城矣。《竹書》雲:是梁惠王十五年築也。《郡國誌》曰:長城自卷逕陽武到密者是矣。濟瀆又東,逕酸棗縣之烏巢澤,澤北有故市亭。《晉太康地記》曰:澤在酸棗之東南,昔曹太祖納許攸之策,破袁紹軍處也。濟瀆又東,逕封丘縣北,南燕縣之延鄉也,其在《春秋》為長丘焉。應劭曰:《左傳》,宋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緣斯,是也。漢高帝封翟旴為侯國。濮水出焉。

濟水又東北,菏水東出焉。

濟水又東,逕濟陽縣故城南,故武父城也,城在濟水之陽,故覺得名,王莽改之曰濟前者也。光武生濟陽宮,光亮照室,即其處也。《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大於凡禾,縣界大熟,因名曰秀。

索水又北屈東,逕大索城南。《春秋傳》曰:鄭子皮勞叔向於索氏。即此城也。

澤際又有沙城。城左佩濟瀆,《竹書編年》,梁惠成王九年,王會鄭釐侯於巫沙者也。澤際有故城,世謂之水城。《史記》: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攻魏,走芒卯,入北宅,即故居陽城也。《竹書編年》曰:惠王十三年,王及鄭釐侯盟於巫沙,以釋宅陽之圍,還釐於鄭者也。《竹書編年》,晉出公六年,齊、鄭伐衛,荀瑤城宅陽。俗言水城,非矣。

濟水又東北,逕定陶縣故城南,側城東注也。縣故三鬷國也。湯追桀,伐三鬷,即此。周武王封弟叔振鐸之邑,故曹國也。漢宣帝甘露二年,更濟陰為定陶國。王莽之濟平也。戰國之世,範蠡既雪會稽之恥,乃變姓名,寓之於陶,為朱公。以陶天下當中,諸侯四通,貨色之所買賣也。治產數令媛,富好行德,子孫求學,遂致钜萬,故言富者,皆曰陶朱公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