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經》所注,斯乃湨川之所由,非湛水之閒關也,是《經》之誤證耳。
水西阜上有原過祠,蓋懷道協靈,受書天使,憂結宿情,傳芳後日,棟宇雖淪,攢木猶茂,故水取名焉。其水南流,注於洞過水也。
又南過解縣東,又西南,注於張陽池。
晉水
《春秋·僖公三十年》,秦、晉圍鄭,鄭伯使燭之武謂秦穆公曰:晉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者也。京相璠曰:今河東解縣西南五裡有故瑕城。涑水,又西南,逕張陽城東,《竹書編年》齊師逐鄭太子齒,奔張城南鄭者也。《漢書》之所謂東張矣。高祖二年,曹參假左丞相,彆與韓信東攻魏將孫遬軍東張。大破之。蘇林曰:屬河東,即斯城也。
餘按《竹書編年》雲:晉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泉、臼衰,皆降於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於廬柳,乃謂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於郇,盟於軍。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桑泉、臼衰,並在解東南。
東過其縣南,又東入於汾水。
湛水出河內軹縣西北山。
西入於汾,出晉水下口者也。
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舍,同歸一川。東流南屈,逕受陽縣故城東。按《晉太康地記》,樂平郡有受陽縣。盧諶《征艱賦》所謂曆受陽而總轡者也。其水西南入洞過水。
沼水分為二派,北瀆,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戰國,襄子保晉陽,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冇者三版,與韓魏望歎於此,故智氏用亡。其瀆乘高,東北注入晉陽城,以周園溉。漢末,赤眉之難,太原郡掾劉茂,負太守孫福,匿於城門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便是處也。東南出城流,注於汾水也。其南瀆,於石塘之下伏流,逕舊溪東南出,逕晉陽城南。城在晉水之陽,故曰晉陽矣。《經》書: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鹵。杜預曰:大鹵,晉陽縣也。為晉之舊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趙鞅以晉陽叛,後乃為趙矣。其水又東南流,入於汾。
王曰:餘戲耳。公曰:天子無戲言。時唐滅,乃封之於唐。縣有晉水,後改名為晉。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用禮,有堯之遺風也。《晉書隧道記》及《十三州誌》並言,晉水出龍山,一名結絀山,在縣西北,非也。《山海經》曰:縣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溯,先人踵其遺址,蓄覺得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擺佈雜樹交蔭,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好友,羈遊宦子,莫不尋梁契集,用相娛慰,於晉川當中,最為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