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15章 汾水(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按《經》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於涑水也。

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阜長四五裡,廣二裡餘,高十丈。汾水曆其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脽,應劭曰:脽,丘類也。汾陰男人公孫祥望氣,寶貝之精上見,祥言之於武帝,武帝於水獲寶鼎焉,遷於甘泉宮,改其年曰元鼎,即此處也。

晉智伯瑤攻趙襄子,襄子奔保晉陽。原過後至,遇三人於此澤,自帶以下不見,持竹二節,與原過曰:為我遺無恤。原過受之因而澤,所謂王澤也。

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穀。

西過其縣南。

涑水所出,俗謂之華穀。至周陽與洮水合。水源東出清野山,世人覺得清襄山也。其水東逕大嶺下,西流出,謂之唅口。又西合涑水。鄭使子產問晉平公疾,平公曰:卜雲,台台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子產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不能相容。帝遷閼伯於商邱,遷實沈於大夏。台台,實沈以後,能業其官,帝用嘉之,國於汾川。由是觀之,台台,汾、洮之神也。賈逵曰:汾、洮,二水名。司馬彪曰:洮水出聞喜縣,故王莽以縣為洮亭也。但是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稱乎?

安邑,禹都也。禹娶塗山氏女,思戀本國,築台以望之,今城南門台基猶存。

便是水也。

漢高帝六年,封越騎將軍華有害為侯國。縣南對絳山,麵背二水。《古文瑣語》曰:晉平公與齊景公乘,至於澮上,見乘白驂八駟以來,有犬貍身而狐尾,隨平公之車。公問師曠,對曰:首陽之神有犬,貍身狐尾,其名曰者來,喝酒得福則徼之。蓋因而水之上也。

《春秋·成公六年》,晉景公謀去故絳,欲居郇瑕。韓獻子曰:土薄水淺,不如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遂居新田,又謂之絳,即絳陽也,蓋在絳澮之陽。

水出絳山東穀,寒泉奮湧,揚波北注,縣流奔壑,一十許丈。青崖若點黛,素湍如委練,望之極其異景矣。其水西北流,注於澮。應劭曰:絳水出絳縣西南,蓋以故絳為言也。《史記》稱,智伯率韓魏,引水灌晉陽,不冇者三版。智氏曰:吾始不知水能夠亡人國,今乃知之。汾水能夠浸平陽,絳水能夠浸安邑。時韓居平陽,魏都安邑。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智氏以亡。

涑水

其城南臨涑水,北倚山原。《竹書編年》: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周陽有白兔舞於市。便是邑也。漢景帝以封田勝為侯國。涑水西逕董池陂南,即古玩澤,東西四裡,南北三裡。《春秋·文公六年》,蒐於董即斯澤也。涑水又與景水合。水出景山北穀。《山海經》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草多薯藇,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郭景純曰:鹽販之澤即解縣鹽池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