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_第14章 汾水(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西太長修縣南。

汾水又南,逕白馬城西,魏刑白馬而築之,故世謂之白馬城。今平陽郡治。

又南,過平陶縣東,文水從西來流注之。

《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縣為大夫之邑,以孟丙為盂大夫。洛陰水又西,逕狼孟縣故城南,王莽之狼調也。擺佈夾澗幽深,南麵大壑,俗謂之狼馬澗。舊斷澗為城,有南北門,門闉故壁尚在。洛陰水又西南,逕陽曲城北。

汾水又逕絳縣故城北。《竹書編年》:梁惠成王二十五年,絳中地坼,西絕於汾。汾水西逕虒祁宮北,橫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徑五尺,裁與程度,蓋晉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耐久而不敗也,又西逕魏正平郡南,故東雍州治,太和中,皇都徙洛,罷州立郡矣。又西逕王澤,澮水入焉。

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

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

王莽之示縣也。又西逕京陵縣故城北,王莽改名曰致城矣。於春秋為九原之地也。

黑水出黑山,西逕楊城南,又西與巢山川會。《山海經》曰: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西流注於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東南出巢山東穀,北逕浮山東,又西北流與勞水合,亂流西北,逕高梁城北,西流入於汾水。又南,逕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納公子重耳於晉,害懷公於此。《竹書編年》,晉出公十三年,智伯瑤城高梁。漢高帝十二年,覺得侯國,封恭侯酈疥於斯邑也。

《汲郡古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於汾。汾水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漢高帝十一年,覺得侯國,封杜恬也。有修水出縣南,而西南流入於汾。汾水又西逕清原城北,故清陽亭也。城北有清原,晉侯蒐清原作五軍處也。汾水又逕冀亭南。昔臼季使,過冀野,見郤缺耨,其妻饁之,相敬如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