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過漯陰縣北。
又東北太高唐縣東。
以明經為秦博士,秦坑儒士,伏生隱焉。漢興,教於齊、魯之間,撰五經《尚書大傳》。文帝安車徵之,大哥不可,乃使掌故朝錯受《尚書》於徵君,號曰伏生者也。漯水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古鄒侯國,舜後,姚姓也。又東北,逕東鄒城北。《地理誌》千乘郡有東鄒縣。漯水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漢高帝七年,封婁敬為侯國。應劭曰:臨濟縣西北五十裡,有建信侯城,都尉治故城者也。漯水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間,漢帝高六年覺得千乘郡,王莽之建信也。章帝建初四年為王國。和帝永元七年改成樂安郡,故齊也。伏琛曰:千乘城在齊城西北一百五十裡,隔會水,即漯水之彆號也。又東北為馬常坈,坈東西八十裡,南北三十裡,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河海之饒,茲焉為最。《地理民風記》曰: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則通津委海,水耗則微涓絕流。《書》:浮於濟、漯。
又東北過蓼城縣北,又東北過甲下邑,濟水從西來注之,又東北,入於海。
《春秋左傳·襄公十四年》,衛孫文子敗公徒於阿澤者也。又東北,逕東阿縣故城西,而東北出,流注河水,枝津東出,謂之鄧裡渠也。
又東北過茌平縣西。
河水於縣,漯水注之。《地理誌》曰:漯水出東武陽。今漯水上承河水於武陽縣東南,西北逕武陽新城東,曹操為東郡所治也。引水自東門石竇,北注於堂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內,有一石台。大城西門名冰井門,門內曲中,冰井猶存。門外有故台,號武陽台,幣台亦有隅雉遺址。水自城東北,逕東武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武水之陽。王莽之武昌也。但是漯水亦或武水矣。臧洪為東郡太守,治此。曹操圍張超於雍邱,洪以交誼請袁紹救之,不準,洪與紹絕。紹圍洪。城中無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