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又東,分為二水,枝津東逕甲下城南,東南曆馬常坈,注濟。《經》言濟水注河,非也。河水自枝津東北流,逕甲下邑北,世謂之倉子城,又東北流,入於海。《淮南子》曰:九折注於海,而流不斷者,崑崙之輸也。《尚書·禹貢》曰:夾右碣石入於河。《山海經》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東流注入於河。河之入海,舊在碣石,今川流所導,非禹瀆也。周定王五年,河徙故瀆。故班固曰:商竭周移也。又以漢武帝元光三年河又徙東郡,更注渤海。是以漢司空掾王璜言曰: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侵數百裡。故張君雲:碣石在海中,蓋淪於海水也。昔燕、齊遼曠,分置營州,今城屆海濱,海水北侵,城垂淪者半。王璜之言,信而有徵,碣石入海,非無證矣。
河水於範縣東北流,為倉亭津。《述征記》曰:倉亭津在範縣界,去東阿六十裡。《魏地盤記》曰:津在武陽縣東北七十裡,津,河濟名也。河水右曆柯澤。
亦是水者也。
又東北過東阿縣北。
縣令劉雄門下小史所輔,浮舟追至厭次津,與賊合戰,併爲賊擒。輔求代雄,毫縱雄於此津,輔可謂孝儘愛敬,義極君臣矣。河水右逕漯陰縣故城北,王莽之巨武縣也。河水又東北,為漯沃津,在漯沃縣故城南,王莽之延亭者也。《地理民風記》曰:千乘縣西北五十裡,有大河,河北有漯沃城,故縣也。魏改成後部亭,今俗遂名之曰右輔城。河水又東,逕千乘城北,伏琛之所謂千乘北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