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道笑道:“我們自鄆州來,是想尋那阮氏三兄弟,老丈但是曉得他們三人,家在那邊?”
行至晌中午分,便見山嶽疊翠,青草鬱鬱,桑柘堆雲,綠柳依依。
張正道問清楚路途,便又問道:“店家,我再問你,這鄆城縣,可有甚麼遮奢人物?”
四人上馬,入得村中來,行到村口,便有一大哥父老,拄著一根木棍,在路邊謹慎翼翼地走著。
坐在房內,張正道兀自想著事情,武鬆卻早已倒頭便睡,兩日路程,甚是倦怠。
店伴計點頭道:“客長說的是,縣裡確切有一個石碣村。”
兵、馬、錢、糧!
武鬆道:“想不到這鄆城縣,恁地這多人物,如有機遇,倒是情願結識一番。”
再去瞧那兀自打著鼾聲的武鬆,張正道出現大誌壯誌,來其間,除了嬌妻美妾以外,定要再搏殺出一個朗朗乾坤來。
恰是:籬外高懸沽酒旆,柳陰閒纜垂釣船。
少頃,酒足飯飽,張正道打了一個飽嗝,招手喚來店家伴計,問道:“這鄆城縣是不是統領著一個石碣村?”
一想到明日又要騎馬半日,張六的腿肚子都抽筋,便高喊道:“伴計,伴計,快給開上房兩間,我要睡覺。”
“這縣裡的縣令姓甚名誰?”張正道再次問道,他不是無端發問,乃是為了判定現下的時候點,以免誤判,錯過一些大事。
張正道笑道:“武二哥放心,這等人物,自是有機遇結識。”
店伴計想了想,方纔回道:“已有兩年多光陰了,怕是來歲四月中便要離職了。”
店伴計答道:“小店牛羊肉皆有,客長想吃哪種?”
耳中彷彿還能聞聲一些歡笑聲,仿若身在後代。
“隻因他生得麵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最是仗義疏財,故縣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店伴計道。
店伴計答道:“本縣相公,姓劉名久約,乃是須城人哩。”
店伴計接著道:“宋押司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故鄉度日。”
燈燭下,張正道坐在凳子上,冷靜在演算著時候線,再對比心中所想,周到思惟,將事情一件一件的理清楚,隻等這些要緊事產生時,幸虧此中謀得些好處。
張正道低聲道:“佛祖保佑,開張大吉。”
老丈一愣,看了眼這四人的裝束,不是平常百姓,便用手中的木棍,朝著右火線靠近水泊的方向指了指,道:“那處便是小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