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二十一章 自請為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恪本也是如許想著,老誠懇實地呆在長安,待他長成,開府建衙,再另尋良機,那大唐皇位他也何嘗不成一試。

李恪雖兩世為人,可統共不過二十餘年,本日李恪發明,他底子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在他有才氣挽救他們的時候,他冇有體例安然地冷眼旁觀著這統統,他總感覺本身應當做些甚麼。

李世民看著李恪果斷的模樣,欣喜道:“恪兒之言深得朕意,隻是如此一來,卻苦了我兒。”

因為在李恪的眼中,渭水之盟終將議定,突厥雄師終將退去,而再過幾年,待大唐北伐,現在不成一世的突厥也終將臣服於大唐武威之下,這統統在李恪的眼中彷彿都是順其天然的,可就在本日,李恪在佈政坊看到那群自涇陽而來的災黎時,他才曉得,本來統統都不是必定的。實際遠遠不是史乘上那般簡樸和生冷,背後那是無數條性命。

自打李恪呈現在崇仁殿內,滿朝文武的眼睛就冇有分開過李恪。能站在這裡,他們都是聰明人,他們當然曉得李恪這個時候來意味著甚麼,可就當這句話自李恪的口中親口說出時,他們還是不免讚歎。

當李恪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全部大殿中頓時響起了一陣讚歎聲。

李恪怕死嗎?

從殿外,到殿內,前後不過百步,可李恪走在這百步以內,心中卻閃過了無數個動機,衝動、害怕、豪賭、固執...太多的感情在李恪的內心稠濁,就連李恪本身也說不出現在的內心到底是甚麼滋味。

李恪點了點頭,慎重道:“兒臣曉得,兒臣請命以後,便當入突厥為質,北上草原,不得還家。”

也正如褚亮所想,李世民的皇子不過七人,此中宗子李承乾乃太子,次子李寬早夭,而李佑、李愔、李惲乃至還不記事,李恪總不能縮躲於後,讓牙牙學語的幼弟李愔為質吧,以是真正能為質的也隻要李恪和李泰。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歎道:“你還小,你那裡曉得甚麼,這突厥不比中原,不通禮教,突厥的質子,豈是好當的。”

“嘩啦...”

大唐立國不過九年,安定天下不過兩年,李世民即位更是不敷一月,而突厥又來的俄然,大唐主力俱在關外,這個時候與突厥接戰,實在無甚勝算。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李靖,乃至就連本來對他很有成見的褚亮,心中也不由有那麼一頃刻為李恪所佩服。

李恪回道:“兒臣此前從未涉朝政,自不知國事,但兒臣曉得,本日之戰大唐打不得,若以兒臣一人之軀,能換得大唐療攝生息之機,又有何不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