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聽著秦叔寶的話,昂首看著秦叔寶,隻見他雙眼竭誠,眼神中並無半點作假。
......
就在這不經意間,庶子與嫡子的溝壑已經在被逐步填平,彷彿也不似那邊不成企及的通途了。
當李恪騎在白馬之上,緩緩出了朱雀門的時候,放眼望去,在天門街兩側,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李恪看到秦叔寶的行動,被驚地微微一愣。
不是,毫不是。
李恪剛到朱雀門下,便看到了城下如山般巍峨聳峙著的秦叔寶。
突如其來的一幕倒叫李恪有些猶疑了。
月餘之前,李世民方纔即位之日,李恪曾主動上前向秦叔寶伸謝,秦叔寶顧忌李恪的身份,尚且決計冷淡,哪有本日這般模樣。
於此同時,就在天門街的街邊的一處角樓上,一個三旬高低的男人正悄悄地諦視著這統統,這男人不是旁人,恰是李恪的教員,蜀王府長史岑文字。
秦叔寶的軍略也許比不得李靖和李績等人,但他一身武力冠絕全軍,除尉遲敬德外,無人能與他平分秋色,如此人物,李恪豈敢驕易。
秦叔寶何許人也,當朝翼國公、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功勞無數,這般人物竟會親身為李恪牽馬執鐙,實在叫李恪驚奇。
啟事無他,隻因秦叔寶身份不低,並且勇冠全軍,戰必登先的他在大唐軍中的威名實在是太高了。
天門街亦名朱雀街,正對朱雀門,乃長安城南北向的要道,長一千六百餘丈,寬三十餘丈,李恪坐在於頓時,放眼望去,這滿滿鐺鐺的一片怕不是有十數萬百姓。
可還冇等李恪走到白馬邊,秦叔寶竟親身上前將白馬牽到了李恪的身邊,拉下了白馬的馬鐙,對李恪道:“請殿下上馬。”
一邊說著,秦叔寶竟又親身拉過馬韁,牽馬白馬走在了前麵。
李恪自請為質,不過是昨日晚間的事情,本日中午,長安城內竟已經集結了十餘萬自發為李恪送行的百姓,當然此中不止有長安的百姓,另有自涇陽等地而來的災黎。
秦叔寶見李恪回絕,拍了拍堅固的胸膛,一臉正色地回道:“蜀王為質,乃是代天下受過,莫說是叫末將牽馬,就是踩末了將這顆腦袋登馬,末將也絕無二話。”
“恭送殿下。”
“陛下昨夜便已先往便橋而去,末將受命在此迎候殿下,請殿下上馬。”秦叔寶見李恪到此,對李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