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_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前日,隨突厥使者阿史那思摩一同前去長安刺探動靜的突厥細作已經帶回密報:“長安城兵力空虛,不敷五萬。”

渭水兩岸,飄飄蕩揚旗號數十裡,兩邊二十餘萬人馬劍拔弩張,彷彿不是籌辦和談,而是陣前決鬥了。

侯君集方纔下去不久,便有士卒上前稟告道:“啟稟陛下,蜀王求見。”

“諾。”侯君集轟然領命,前去安排了。

“諾。”士卒回聲而下,不過半晌李恪便領到了禦前。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李恪走到李世民的馬前俯身拜道。

李恪年幼,大敵當前即使害怕也是該當,但李世民卻千萬冇有想到李恪竟會如此答覆,李恪的反應倒是大大地出乎了李世民的料想。

如果說幾日前的李恪還叫他擔憂的話,現在的李恪已經叫他有些坐立不安了。

從今晨惠鄰近中午,距聚散盟的時候越來越近,頡利可汗也更加地煩躁,光是汗帳中的酒保,都已經被他打死打傷數人,啟事天然就是李世民昨夜的那道疑兵之計。

大唐和突厥兩國雖合盟期近,但隻要一刻冇有完整定下,兩邊人馬便不敢放鬆涓滴的警戒。

李世民清楚,所謂質子,所謂財物不過是兩國何談的部分,絕非全數,突厥無信,毫不能儘信。故而李世民為了製止頡利出爾反爾,昨夜特命李靖前去城外布疑兵之計,藉此威懾突厥。

趙德言天然曉得頡利的設法,想了想回道:“啟稟可汗,李世民用兵狡猾,援兵真偽實在難辨,不過眼下寒冬將至,氣候漸冷,將士思歸,戰意以不比初到之時,在拖下去恐不是良策。”

--------

不過李恪還是壓抑住了內心的慌亂,反倒昂首看了眼李世民,果斷地點頭道:“恪兒隻恐今後再不能儘孝雙親,又怎會害怕麵前這些胡騎?”

李世民武略如此,又貴為帝王,“英果類我”四個字對李恪而言,天然已是極高的讚譽了。

長孫無忌不擔憂李恪是野心狷狂之輩,這類人反倒輕易對於地很,他最擔憂的是李恪波瀾不驚,長於啞忍。

侯君集回道:“昨夜臣已連夜帶人前去華陰、鹹陽兩地,掌幷州、靈州大旗,人執雙火,兵馬前後連綿十餘裡,佯作十萬勤王雄師,想必現在頡利已經獲得了動靜。”

李世民聽聞李恪求見,方纔還波瀾不驚的臉龐上竟暴露了一絲垂憐之色,對前來通稟的士卒道:“速傳蜀王上前。”

李恪雖是兩世為人,但都未曾親臨疆場,可何嘗見過這般陣仗,心中多少有些慌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