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疏_第13章 (1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若離於心彆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 牒計雙征也。初二句牒。則法下征。此法既離於心。更以知不知征而破之

若複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隻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過去伐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此中象馬牛羊各種聲響 破耳往聲處也。初二句牒。如我下破。初舉喻。佛喻耳根。祇園喻鼓。城喻阿難。汝聞下例破。耳根既往鼓處。阿難應闕耳根。鐘聲與鼓齊鳴。分歧更聞鐘響。況餘聲耶

何故故。若應時來。離當已滅。雲何覺離。違順二相亦複如是。若從根出。必無聚散。違順四相則汝身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乾汝入 破境生。更約違順二相。廣其事理。例前聚散。次根生空生皆如文 三結成虛妄

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缽。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上味。於意雲何。此味為複活於空中。生於舌中。為生食中 二隨計牒破

若生於食。食非有識。雲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預於汝名味之知 破境生也。初三句正破。味若生食應不假根。無根彆食焉能成味。若成味者食須有識。若無識者雲何自知。又食下縱破。設許食自能知。即同彆人嘗味。何乾汝舌之知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一體。若一體者觸則無成 共成一體破也。初四句正破。若頭與手共生一觸。遂令二種合為一體。設許一體。觸自不成。此結破也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 會聚也。中猶內也。吸撮皆取也。由生滅境。激發會聚內覺知性。此之覺知。常取生滅。於內彆離。非同前五照外境地。故名內塵。以意根內緣不緣外故。即前文中聚緣內搖也

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悠遠。四十裡內雲何已聞 破木生也。此約所見煙相粗顯而破。非論其氣。若以煙表。實謂未通。故雲其煙騰空未及悠遠也。煙猶在近。聞已遠通。故知其香不從木發 三結示虛妄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 二破生處

阿難。若複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隻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此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 破聲來耳處也。初二句牒。如我下破。初舉喻。佛音聲也。城耳根也。林鐘鼓也。此聲下例破。聲既來汝耳邊。此聲已離鐘鼓。隻合汝自獨聞。分歧彆人亦聽。今且不爾。統統皆聞。應知聲無來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