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_第18章 不朽的書(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麼,伊凡・費多洛夫和他的朋友又如何樣了呢?他們不得不挑選到外洋去避禍。

為了建成這座“印刷宮殿”,伊凡・費多羅夫和彼得・姆斯季斯拉維茨足足事情了十年,直到1563年才印出了第一本書。

一名觀光家給我們留下了有關17世紀莫斯科衙門景象的記錄:“我當時就在衙門裡,因而,我細心地察看了一下這些辦公室。這些屋子的屋頂都是拱形的,窗戶很小,的確就像一座監獄一樣。這裡隻要幾位小官,兩兩並排地坐在箱子上、椅子上和板凳上,高矮分歧,亂七八糟的。我乃至還看到一小我正跪在那邊,他們都在謄寫著公文或者檀卷。那些紙攤開和收攏都是非常便利的,可實際上它們也是一些由很多紙頁粘貼起來的長條。”

雲杉樹長在樹林裡。比及夏季的時候,人們把它齊根鋸倒,砍掉鬱鬱蔥蔥的枝葉和尖尖的樹梢,然後再沿著雪橇路把它拖進小河裡。

如此一來,前半部分的工序就算完成了――破布已經變成了一種含有極細纖維的紙漿。

接下來,紙漿會流進過濾器――一個有孔的鼓筒,並且在不斷地振動著。紙漿裡的固結物和硬塊會留在鼓筒裡,而乾淨的紙漿就從孔裡流到了另一架機器的網上。

在戰役結束之前,夫勒拆又寫道:“不久以後的一天早晨,屋子(印刷機就在這間屋子裡)著火了。機器和活字都被燒燬了。而這件事情,傳聞就是僧侶費經心機乾出來的。”

當時,英國人夫勒拆正在莫斯科遊曆,他在日記中如許寫道:“無知無識的僧侶用儘統統手腕去停滯提高教誨……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堅信沙皇在教誨上的統統服從都會使國度產生竄改。”

但是,紙到底是如何造出來的呢?

想一想也真是奇特啊,我們的曾祖父還用鵝羊毫寫字呢。在聖彼得堡的衙門裡,有一些小官吏是專門從早到晚為“大人中間”補綴羽羊毫的。這類事情並不輕鬆,必須得是有經曆的人才氣做得了。筆頭必必要削得斜斜的、尖尖的,並且還要有條裂縫,這可要比削鉛筆困難多了。

寫完這一頁以後,就得在紙上撒些細沙,以便把墨水吸乾。是以,比及封信以後,沙子也就落到了信封裡。如果你收到瞭如許的信,那你無妨搖搖看,你能夠非常清楚地聽到內裡有細沙閒逛的聲音。

最首要的汗青文獻都是用“永久的膠片”來印製的,現在根基上都藏在科學院的檔案室裡。幾千年以後的某一天,汗青學家們能夠從它們那邊得知我們這個期間所產生的嚴峻事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