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_第17章 不朽的書(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每一名造紙技師都有本身專屬的水印,那相稱於他們的標記。除了水印以外,很多造紙技師還常常把造紙的年份和本身的名字打在紙上。以是,打在紙上的標記是多種多樣的。這類標記有能夠是人頭,有能夠是半頭鹿,有能夠是塔,有能夠是駱駝,有能夠是手套,有能夠是獨角獸,有能夠是獅子,有能夠是長著魚尾的水怪,有能夠是長著翅膀的鳥頭獅子,也有能夠是頭戴三重王冠、手拿金鑰匙的羅馬教皇。

阿誰時候,不但是虔誠的僧侶才抄書,同時做這項事情的另有無憂無慮的、吵喧華鬨的大門生。

如此一來,書就變得便宜很多了,即便不是對於統統人來講都是如許,但它確切已經變成很多人都能夠具有的東西了。不過,當時的那些有錢人仍然對這類新奇事物抱有非常冷酷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印刷的書是徹頭徹尾的“貧民書”。是以,他們在采辦完印刷書以後,再將其交給畫家,讓他用顏料來塗飾插畫,把它們改革成“富人書”。

他在紙上看到了透明的水印。

有的時候,汗青學家即便是獲得了當代的文書或者汗青記錄也冇法曉得這些文獻的詳細編寫年代,因為書內裡是不會寫這些的。

紙從亞洲傳到歐洲,這其間經曆了很多年代。

約莫在一百年以後,俄國又建立了彆的一座“紙磨坊”,這一次是在帕赫爾河邊,一家麪粉廠的中間,而造紙技師的助手也來自於麪粉廠。終究開端造紙了,但是,到了1657年的春季,俄然山洪發作,把河堤沖毀了,紙磨坊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而,以後又在亞烏茲河邊另造了一個磨坊,以此來代替它。

俄國的第一個“紙磨坊”建在間隔莫斯科30千米的烏奇河邊。但是冇過量久就開張了。

又過了一百年,羊皮紙才垂垂地變成奇怪的東西。

圓形水印是最陳腐的一種水印。如果你看到紙上有如許的水印,你立即就能夠說出,這類紙是1301年造的。

當時的環境是如許的:公元704年,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亞細亞的撒馬爾罕城。而造紙術的奧妙與其他的戰利品一起被帶了返來。在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國度裡――西西裡、西班牙、敘利亞,造紙廠一個接一個地創辦了起來。趁便提一下,敘利亞的馬姆比澤城(或者遵循歐洲人的說法,叫做巴姆比查城),也開了一家造紙廠。因而,阿拉伯販子就把“巴姆比查城紙”和其他來自東方的產品――丁香、胡椒、香脂――一起運到了歐洲。我們俄文把紙叫做“бумага”,這個單詞很有能夠就是從“巴姆比查”演變而來的。最初級的紙要算巴格達紙了,這類紙在市場上發賣的是很大尺寸的大張。全部埃及一共造出了很多種紙,有大張的亞曆山大紙,也有非常小的用來寫鴿信的紙。這些紙都是用破布造出來的。它們看起來是黃色的,上麵有玄色的斑點。如果把它對著陽光看,還能夠瞥見內裡夾著的碎布塊兒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