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41年2月10日,道光帝以定海未能及時光複,命伊裡布回任兩江總督,以江蘇巡撫裕謙代替伊裡布為欽差大臣,馳赴鎮海,辦理浙江軍務。
中心縱隊在金雞山東北的凸起部登岸,占據竺山,隨即向金雞山進步。
左縱隊乘舢板駛入小浹江登岸,繞攻金雞山側後。
守軍登城抗擊,英軍以排炮猛轟,保護其步兵緣梯登城。
英軍攻占定海後,供應困難,急謀進窺鎮海、寧波,為其夏季駐軍篡奪營地。
接著,英軍登雲梯入城,知縣和守軍撤離縣城,定海再次被英軍侵犯。
其打擊打算和擺設是:以艦炮摧毀金雞、招寶兩山的炮台和工事,並禁止鎮海縣城清軍聲援,保護陸軍登岸,攻占上述兩山;而後水陸並進,篡奪鎮海。
守軍總數增至五千六百餘人,由三個總兵分段賣力防備。彆的,在鎮海、定海等地招募水勇一千二百名,並造買各種船隻百餘艘。
喜好十萬大山:1840請大師保藏:十萬大山:1840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右縱隊由英軍第49團和水兵、海員構成,在道頭以東至東嶽山四周登岸。
登岸軍隊由陸軍、水兵和海員等二千四百餘人構成,分為左、中、右三個縱隊。
這就構成了“彼眾我寡,彼聚我散,彼逸我勞之勢”,且“我兵本皆未曆戰陣,又各存一炮火難禦之見”。
裕謙主持浙江軍務以後,親赴定海,勘察地形,督飭該處守軍采納辦法,加強防務。
他發覺寧波甚為空虛,即於次日晨率“摩底士底”號等兵艦四艘和輪船四隻,載兵七百餘名,直犯寧波。
清軍在王錫朋、鄭國鴻批示下,停止了固執抵當,持續擊退仇敵數次打擊。但清軍的抗擊終未能禁止仇敵的進步,不久,竹山、曉峰嶺即為英軍占據,王錫朋、鄭國鴻前後陣亡。
軍需庫中的大量物質落入敵手,此中有三十六門新造的銅炮,被仇敵搬上運輸船,後用以轟擊清軍。
10月1日上午,英艦隊駛入定海城南海疆,用舷炮向定海前沿陣地轟擊,大小五奎山上的英軍炮兵也發炮共同。隨後,英陸軍在炮火保護下,分擺佈兩縱隊登岸。
裕謙是旗人中少有的主張果斷抗英的大員,且具有必然的政治軍事目光。
左縱隊由英軍第55團和第18團共一千五百人構成,在道頭港以西至竹山一帶登岸,打擊竹山和曉峰嶺。
中心縱隊由英軍第49團以及炮兵、工兵等五百零五人構成,攜榴炮、野戰炮各二門,由馬利斯中校批示,幫手左縱隊奪占金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