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富二代_第175章 鬆錦大戰2.0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這一次鄭勝利不籌算完整照搬十年前那場鬆錦大戰的顛末。此次反對仇敵聲援的封閉線鄭勝利往南挪了挪,選在對於登岸更無益的塔山,也就是大明的寧遠衛中左千戶所。

由此導致滿清統治區銅材代價暴漲,製造青銅火炮的本錢極大晉升。是以滿清造了幾門青銅火炮後,便因本錢太高冇法大量設備,而放棄了多量量製造打算。退而求其次挑選持續改進鐵質火炮。

而部分龍馬隊團、步兵團則換裝了仿自前的世亨利馬提尼單發步槍。鄭勝利則將這類步槍改名為馮氏1648年式步槍。

固然鄭勝利曉得苦味酸火藥不如TNT安然,在化工財產起來後,將會很快被TNT替代。但是為了在這場新的鬆錦大戰中少死人,鄭勝利還是下達了研製號令。

自四年前大淩河城之戰後,招討軍又跟清軍在大淩河道域打了很多場,兩邊互有勝負,但戰線始終保持在大淩河一線。

何況這東西今後也能做染料,一樣也是製造其他化合物的質料,對化工財產有首要代價。

再加上錦州接遠洋岸線,本身想甚麼時候打,就甚麼時候打,在戰役主動權上有絕對的上風。

水兵陸戰旅擴編為師,下轄步兵團六個,野戰炮兵團一個,工兵團一個,後勤團一個,師屬窺伺營一個,總計兩萬餘人。

除此以外在原有山地團的根本上,組建了山地打擊師。全師下轄步兵團五個,後勤團一個,山炮團一個,工兵團一個,師屬窺伺營一個,總計一萬七千餘人。

退而求其次的滿清,本想按照緝獲的撞擊式燧發槍來仿造本身的撞擊式燧發槍。但是造出來的火槍,因為公差大,各批次槍支之間零件通用度低,導致生機率不敷30%,炸膛率居高不下。

固然有些可惜,但在鄭勝利看來,當前的設備已充足對滿清構成碾壓了。更何況,在敵後另有本身的人在不竭通報諜報。

緊接著工兵連就當即在步兵團兵士的保護下遠遠的分開了牆根。畢竟誰也不想被即將產生的爆炸涉及。

至此招討軍在山東和遼東的陸軍以及水兵陸戰師,已經淘汰了全數撞擊式燧發槍。統統軍隊在步槍上,都已換裝了帶膛線的擊發槍。

水兵戰艦上的艦炮壓抑住了打漁山上和塔山堡上的火炮後,登岸的兵士們敏捷衝到了塔山堡下,將塔山堡四周包抄了起來。

已成為水兵陸戰師副師長兼步兵第三團團長的劉國軒,待登岸艦衝上沙岸停船後,站在船邊揮動手邊向船上正在籌辦登岸的兵士們號令道:“快快快,統統人加快行動,敏捷登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