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2185年,仲康的年紀比太康也小不了多少,大哥而多病,終究病逝。仲康的兒子相在商丘居住,獲得了同姓諸侯國斟灌國(山東昌樂縣與濰坊市奎文區一帶)與斟尋國的支撐。
而寒浞稱王後也是涓滴不敢粗心,貳內心清楚,現在他所占有的隻不過是夏朝的半壁江山,夏朝不滅,他的王位就很難坐穩。他曉得本身還冇有力量去攻打夏後氏,但必須做好防備,他信賴夏王相必然會結合諸侯攻打他。他封宗子寒澆鎮守過邑(今山東萊州市西北)。周到防備夏國來犯。
BC2176年,於夷前來稱臣進貢。
BC2182年,守喪兩年後,仲康的兒子相在兩大諸侯國的支撐下繼位。定都商丘。
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之前的掌權都顛末掌權之前的代理階段,以是當他們登臨帝位時已經掌權幾十年了,以是即便任天子的時侯已經是百歲白叟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就任。
在這類背景下,啟的兒子們就很悲慘了,既冇有代理朝政的機遇,想上位就要像武觀一樣造反,換來失利的了局,而老誠懇實地等著啟死去,但是啟活到了100多歲,到啟死去以後,繼位的太康和仲康即便遵循啟40歲才生下他們的標準來看也已經快70高齡了,眼看冇甚麼名垂史冊的機遇了,就產生了像太康如許趁著有生之年從速吃喝玩樂的設法也不敷為怪。
寒浞十八年,即BC2157年,寒國的軍隊顛末六年的休整,比之前更加強大。寒浞再次集結軍隊,與夏王朝展開第二次決鬥。他仍命寒澆率主力軍隊攻打諸侯斟尋氏,斟尋氏首級姒開甲率軍迎敵,中了寒澆的埋伏,伏兵四起,將夏軍四周包抄,姒開甲率將士搏命突圍,最後全數戰死。寒軍攻占了夏故都斟尋,大肆搏鬥城中百姓。倖存者皆被捆索為奴。
寒浞並冇有因為夏軍退去而放鬆警戒。他持續征招青丁壯參軍,加強軍事力量,時候做好戰役籌辦。為了爭奪民氣,他還對統治區內的布衣實施削富濟貧減輕賦稅等一係列政策,令群眾的餬口逐步獲得改良,國勢也逐步強大起來。
BC2174年,相遷都斟灌,這裡與寒國極近。春季時,夏王相結合了諸侯斟尋氏和斟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國。因為寒浞早有籌辦,相的軍隊隻是虛張陣容地喊殺了幾天,繼而兩軍對峙月餘,最後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