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十七章 夏王仲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寒浞首戰得勝,大封功臣。他封宗子寒澆為過王,鎮守過邑(今山東萊州市西北),封次子寒戲為弋王,鎮守弋邑。此次大戰寒國固然得勝,但也毀傷了很多兵力,很多青丁壯都死在了疆場上。寒浞決定臨時罷兵停戰,養精蓄銳,以利再戰。夏王姒相此時本來有充足的才氣反擊,但他被寒國強大的守勢嚇破了膽,不敢構造軍隊打擊,而是命令加強各邊疆城邑的戍守,這就給寒國留下了療攝生息的良機。

BC2176年,於夷前來稱臣進貢。

BC2174年,相遷都斟灌,這裡與寒國極近。春季時,夏王相結合了諸侯斟尋氏和斟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國。因為寒浞早有籌辦,相的軍隊隻是虛張陣容地喊殺了幾天,繼而兩軍對峙月餘,最後無功而返。

BC2187年秋9月,產生日蝕,被以為是不祥之兆,仲康號令胤侯帥師撻伐辦理天象台的天象官羲和的部落。

再說說河南的環境:

寒浞並冇有因為夏軍退去而放鬆警戒。他持續征招青丁壯參軍,加強軍事力量,時候做好戰役籌辦。為了爭奪民氣,他還對統治區內的布衣實施削富濟貧減輕賦稅等一係列政策,令群眾的餬口逐步獲得改良,國勢也逐步強大起來。

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之前的掌權都顛末掌權之前的代理階段,以是當他們登臨帝位時已經掌權幾十年了,以是即便任天子的時侯已經是百歲白叟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就任。

BC2163年,寒浞十二年,夏王相二十年,寒、夏兩國的大決鬥終究發作。寒浞采取了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命宗子寒澆率主力軍隊攻打斟尋氏的弋邑(今河南太康與杞縣之間),本身和次子寒戲各率一軍虛張陣容佯攻商丘和斟灌氏(今山東濰坊西南),使他們不敢聲援斟尋氏。成果斟尋氏孤軍作戰,很快被強大的寒澆軍擊敗,弋邑淪陷,斟尋氏首級姒開甲帶領殘部退守斟尋(河南洛陽)。

但是太康吃喝玩樂落空了王位,導致鬱鬱而終,幾年就死去與他已經年逾古稀是分不開的。而仲康作為太康的兄弟環境大同小異,以是十三年間換了兩任帝王。直到接踵位算是丁壯(四十擺佈)繼位,閉幕了堯帝以來白叟在朝的局麵。

BC2185年,仲康的年紀比太康也小不了多少,大哥而多病,終究病逝。仲康的兒子相在商丘居住,獲得了同姓諸侯國斟灌國(山東昌樂縣與濰坊市奎文區一帶)與斟尋國的支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