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十九章 少康中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夏朝是中國汗青上遷都次數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後共遷都9次。當時,跟著農業、治水和修建技術的生長,人們大範圍地由山地移往黃河中下流平原地區居住,構築了很多城郭。夏都多次遷徙,應當與此有著很大的乾係。

BC2114年,後少康即位,春秋40歲。以倫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東)為都。少康奪回了他父親、祖父落空的帝王寶座,終究登上王位。宴請了有功之臣虞公媯思。

遷都老丘以後,夏朝持續向東生長,權勢更加強大。

BC2029年,後芬病逝。葬於安邑四周。

BC2087年,為穩固夏王朝在東方的權勢,予把都城從原(河南濟源)東遷至老丘(開封),以監督商國與東夷。

BC2113年,方夷來朝稱臣。

BC2070年,九夷來朝,包含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夏王朝達至最鼎盛期間。槐樹之花的黃色意味夏王室,槐樹之花著花時節在夏天,是以槐樹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彆名帝芬,這也是指花朵芳香之意。以是帝槐名號奉告我們,他在位的期間,是夏朝的“槐黃時節”,是夏王朝之花盛開的時節。

BC2072年,守喪兩年後,兒子帝槐繼位。

BC2040年,封昆吾氏的後輩在有蘇這個處所。此有蘇國即後代亂商的蘇妲己之國。也就是說蘇妲己實際上也是昆吾的後代。

BC2037年,建立圜土(監獄)。

“圜”是囚禁人的處所,“土”是國度的代稱。當代“夏”“土”同音,殷販子常常稱夏報酬“土人”“土方”。圜土原意專指夏王朝囚禁人的處所。但是後代的商、周兩朝也相沿了這一稱呼,圜土就成了夏商週三代監獄的專稱。史乘載:“若無授無節,則準圜土內之。”(《周禮,地宮,比長》)意義是:如果不履行國度的號令,不遵循法律,就要把他抓起來關進監獄。

繼予以後,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直到第13位胤甲時,才遷到西河(河南安陽)。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時候長達226年,曆經槐、芒等6帝,但在這226年的時候裡,夏王朝進入安穩生長期,再冇有呈現過象予那樣傑出的巨大人物。老丘是夏朝浩繁都城中,用時最長、經曆帝王最多的都城。夏朝是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王朝,予也是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帝王。老丘固然隻是夏朝諸多都城中的一個,但它在汗青上的影響和職位,倒是夏朝其他都城難以比肩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