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義_第十九章 少康中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BC2114年,後少康即位,春秋40歲。以倫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東)為都。少康奪回了他父親、祖父落空的帝王寶座,終究登上王位。宴請了有功之臣虞公媯思。

BC2094年,少康病逝。長年60歲。

BC2112年,後稷以後不窋在之前的交戰中落空了封地,逃到了山戎和羌族居住的陝甘一帶。少康下台後規複了他的封地,是周朝的先祖。

BC2070年,九夷來朝,包含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夏王朝達至最鼎盛期間。槐樹之花的黃色意味夏王室,槐樹之花著花時節在夏天,是以槐樹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彆名帝芬,這也是指花朵芳香之意。以是帝槐名號奉告我們,他在位的期間,是夏朝的“槐黃時節”,是夏王朝之花盛開的時節。

槐,一作芬、芬發、祖武,姒姓,夏氏。

夏朝是中國汗青上遷都次數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後共遷都9次。當時,跟著農業、治水和修建技術的生長,人們大範圍地由山地移往黃河中下流平原地區居住,構築了很多城郭。夏都多次遷徙,應當與此有著很大的乾係。

BC2057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產生諸侯間的戰役。

少康是一名很有作為的帝王。他規複了夏朝的政權,勵精圖治,昂揚圖強,使夏朝國力強大,四方來朝,史稱“少病癒興”。少康今後,夏王朝進入了安穩生長的階段。

BC2075年,帝予病逝。

在黃河中下流平原有夏族、商族和東夷族三大古族,權勢都比較強大。東夷族對夏王朝不平,虎視眈眈,為夏朝親信大患。商自從寒浞之亂後,一向坐山觀虎鬥,漸成做大之勢。以是BC2104年,少康派商侯冥辦理管理黃河的苦差事,並且要求非常嚴格。冥為商的第六任首級,自相土以後又曆經了昌若、曹,到冥。這裡說的都是他們的名字,而姓一向都是子,比如冥,實際名字為子冥。前麵的商朝各王也是一樣。

BC2072年,守喪兩年後,兒子帝槐繼位。

予被以為是能夠擔當禹的奇蹟的一代名王。夏朝的先人以為他同禹一樣具有初創大業之功。

繼予以後,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直到第13位胤甲時,才遷到西河(河南安陽)。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時候長達226年,曆經槐、芒等6帝,但在這226年的時候裡,夏王朝進入安穩生長期,再冇有呈現過象予那樣傑出的巨大人物。老丘是夏朝浩繁都城中,用時最長、經曆帝王最多的都城。夏朝是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王朝,予也是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帝王。老丘固然隻是夏朝諸多都城中的一個,但它在汗青上的影響和職位,倒是夏朝其他都城難以比肩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