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全部修建物約莫用去100萬根玄武岩石柱,它們都是從該島北岸的采石場開鑿,經加工後用筏子運到墳場的。專家們還對此作了預算:如果每天按1000名壯勞力計,光處置開采石柱的毛坯就需求655年,而將石柱加工成五邊形或六邊形的石棱柱,又需花去300年的時候,再加上路上運輸和終究砌成修建物的時候,合計起來起碼需求1550年。而波納佩島上現有人丁2.5萬人,而在南馬特爾製作期間,島上人丁還不到現在的10%。也就表示當時島上的住民隻要約莫2500人,1000名壯勞力的人數幾近占全島統統可變更的勞動力。何況,為了保持生存,當然還必須留一部分勞力處置農耕漁作。是以科學家們推想光仰仗人力,這項宏偉的工程是很難完成的。
來自美國的調查小組曾用碳14測年術對遺址的製作年代停止了測定。成果表白,南馬特爾遺址的製作年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汗青。一些處置天下汗青研討的學者又試圖操縱波納佩島的汗青期間背景來講明題目:公元13世紀初是薩烏魯魯王朝統治波納佩島的期間。據此,能夠以為環抱該島的南馬特爾遺址是作為王朝的軍事要塞而修建的。但汗青又證明薩烏魯魯王朝初創於公元11世紀,隻經曆了200多年的繁華期間就滅亡了。是以,在這麼短的時候內就完成了這麼浩大的工程,確切難以令人佩服。何況本地人一再宣稱這是曆代酋長的古墓,與軍事無關……
吉薩高地環球聞名,其魅力不但因為陳腐,更因為奧秘,因為埋藏著太多太多不成思議的謎。三座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號稱天下最大的金字塔,內部有個“王後殿”,“王後殿”的南北兩麵牆上均有兩個狹小的通道,看上去明顯不是為了人類通行利用的。但顛末數十年摸索後,學者們在南通道的絕頂竟然發明瞭一扇石門,上麵另有兩個金屬製造的門把手!
很多古墓的形狀與金字塔的形狀非常類似。考古學家們固然直到明天也不能解讀這些墓壁上的象形筆墨,但它們明顯跟金字塔有關。遺憾的是,這些古墓多數遭到盜墓賊的幫襯,是以有代價的文物所剩無幾。但是,有一個古墓卻與眾分歧:起首,這座古墓有4600多年的汗青,並且儲存無缺,冇有遭到盜墓的任何跡象;其次,這座古墓是傳說中埃落第四王朝三代國王大祭師們的下葬地。雖說目前還冇法證明墓主的實在身份,但如果真是國王大祭師墓葬的話,那麼墓中必然藏有大量跟第四王朝有關的汗青質料,因為埃及古王朝的汗青與文明當年隻把握在這些大祭師們的手中,象形筆墨和解釋汗青是他們特有的權力;但是,最吸惹人的要數古埃及的諺語和美國大預言家埃德加・凱西的預言:埃及古諺語說,每當活著紀之交的時候,埃及的一些奧秘古墓就會被髮明,在人類翻開古墓的同時,也同時翻開了一個新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