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原也是個大族,沈三叔的祖父做過道台一類的高官,到了他父親,也還中過舉人,在府衙裡做著師爺,在我們這裡是頂有頭有臉的一號人物。輪到他的時候,打小兒,七八歲的年紀,他就把四書五顛末端一遍,熟諳的人都說:“沈家這是要一起把功名傳續到底,天生的讀書料子。”他五歲會詩詞,連傳授的私塾先生都唬了一跳,嘖嘖稱奇。十歲的風景,漢賦已經寫的有模有樣,普通的函件來往,俱是他替乃父捉刀,竟然一字不改易。
科舉拔除了,沈家三代單傳的獨苗落空了考取功名的忌諱,沈三叔一下子墮入了絕望。他已經年近廿齡,卻硬生生斷了進階的門路。“現現在,留洋返國的人,能夠考科舉了,一樣拿著翰林的頂子。”垂垂這一個說法在天津衛鼓吹開去。這確是真相,沈師爺也有耳聞了。風聲說,津南道的一個林家傻小子就走了這狗屎運,他家裡窮的叮噹響,因而去了不收束脩的洋書院,傳聞每月還供應銀錢用飯,這或許是洋鬼子的假把戲,把人欺詐了來,做他們的主子。冇多久義和團來的當口,沈師爺更是果斷了這一觀點,他捋著頷下的鬍子,但是義和團到底失利了,他的鬍子又癟了下去。沈師爺因擁戴義和團,落下了“永不敘用”的處罰,而他的兒子是爭氣的,轉眼沈家的氣運又返來了,坊間都說。林家的後生得了翰林的頂子,又有很多貴族之家爭相攀結,沈家倒成了門庭蕭瑟。這對於沈師爺是致命的傷害,如秋雨打殘荷的苦楚,一個風雨之夕,沈師爺死在了他家傳的紫檀木床榻上,臨走的遺言是要沈三叔精研經籍,這算是遺訓了。風吹開了窗戶,“哐啷哐啷”的窗子敲打著,沈家的窗子還是是積習的繁密木格子窗戶,背麵貼著窗紙,一戳就破。上海的第宅十有八九都已經換了大而敞亮的玻璃窗,落地清楚。風吹著床頭的火油燈呼呼直竄地尺來高,丫環阿香忙去把窗戶掩上,窗紙破了個洞,風到底還是灌了出去,又趕快拿物件抵住。
炎炎夏季,炙烤著大地,階柳庭花都已打了蔫兒。天井的芭蕉樹下,咿咿呀呀地又響起了胡琴聲,有人在那滿綴有緋紅石榴花的石榴樹下起著高腔吊嗓子:“勸君王喝酒聽虞歌,解君愁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豪傑四路起兵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頃刻,寬解喝酒寶帳坐。”
沈三叔的黴運卻並未好轉,不上兩年,他母親就病逝了,親戚也都斷交了。誰也不肯意帶累他,幸虧有個姐姐遠嫁滬上,多少會佈施一點,他好週轉,但是就這麼一向混了下去,他抽上了鴉片,又捧起了伶人。他對於戲的癡迷,是甘願餓著肚皮,也要票一出的程度,彆人背後給他起了個外號——“沈三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