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是前人用於束腰、鉤掛衣領或鉤掛金飾之用,凡是由鉤首、鉤身和鉤尾三部分構成。它既是一種合用器,也是一種裝潢品。”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圖中‘照夜白’係一木椿上,舉頭嘶嗚,四蹄騰驤,似欲擺脫韁索。此圖用筆簡練,線條織細有勁,馬身微加襯著,雄駿神態已表示出來。圖左上題‘韓乾照夜白‘六字,係南唐後主李煜題字。左邊上方‘彥遠’二字,似為唐朝馳名美術史家張彥遠的落款;左下有宋米芾落款,並蓋有‘天生真賞’白文印。是傳播有緒的名跡。”
“這件玉雕擺件是由高24.5厘米、寬20厘米、厚7厘米的翡翠料砥礪而成。”
華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孔品祥帶來的是歐陽修《灼艾帖》。
“螭,當代傳說中的一種植物,蛟龍之屬。一側螭虎的尾巴翻捲到鉤麵,另一側螭虎頭向鉤麵,絞絲卷尾。鉤體正麵陰線浮雕六組勾連雲紋,背部有橢圓形鈕,偏於一側,這是隨玉料砥礪。”
“前人在製作玉器時,是按照中心孔徑的大小把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三種。但從考古發掘出土的什物來看,前人對於玉璧的孔徑與器體的比例並冇有嚴格的規定。是以明天人們風俗上把寬邊小孔的圓狀器統稱作璧,而窄邊大孔徑的稱為環。玉環在新石器期間就已呈現,紋飾簡樸古樸,是前人佩掛在胸前或係在衣帶上的一種佩飾。”
雲飛揚第一次見到歐陽修的親筆書法,隻見展開的卷軸上筆跡端莊勁秀,內容是:“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戔戔。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但見畫麵上重嶺疊嶂,豔陽高照,祥雲環繞,遠處一座城樓掩映於山嶽、林木當中,數十隻小鳥在空中翱翔;近處山穀中奇石崢嶸,右邊蒼勁鬆樹聳峙於巷子旁,與左邊另一小樹構成照應,木橋高出於山間泉水之上;橋下賤水濺起朵朵水花;巷子上仙風道骨的老子大耳下垂,鬚髮飄蕩,精力開朗,樂嗬嗬地盤坐在青牛背上,一小童天真活潑,輕巧地邁步於青牛之前麵,這一老一小照應傲視,透露著出關的高興神情,人物形象描畫細緻,形神兼備,呼之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