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一個魚躍翻身站起,標緻極了,就像舞臺上的京戲演員,亁凈利落,又贏得一片掌聲。丫頭和尼娜趕緊過來給她撣去身後的泥土灰塵,她沖著大夥一抱拳:“小鬼子罪不容誅,老嫗我替天行道!”轉身要離去。
6o多歲的白叟還能後空翻,讓人刮目相看,內行人轟然喝采。
然後轉過身對著那個搶她孩子的鬼子:“冤有頭債有主,就是你!”說著揮動手裡的九節鞭,先發製人,一招《金絲纏葫蘆》,向對方的頭顱攪去。
“哦!你想死!這有什麼困難?成全你就是!”周圍人聽得清清楚楚。不消人動員,無數的磚頭石塊雨點似的,朝他頭上、身上砸,痛打落水狗。未幾一會被砸得血肉恍惚,鮮血染紅了公路,屍身抓不上手。
這裡距海邊又不太遠,海產品也琳瑯滿目,肥魚大蝦、青蟹海蚌,品種繁多,買的人不僅是這一帶的有錢人,還有從申城特地趕來采購的。摩肩擦踵,人潮如流。走過不太長的老街花了整整半小時。
“那裡來的鬼怪魍魎?敢在小鎮上耍威風,欺負婦女,跟我們到所裡走一趟!”鄉鎮上派出所的差人出頭了。
擔子挑到這裡,強盜命老頭停下,給了他一萬塊舊幣:“老頭兒,這個竹籮筐我也買下了,劃算吧?內裡不要亂說,如果曉得了,要你的老命,聽見沒有?”
尼娜更不是省油的燈,取出槍,對準前輪“啪啪”兩槍,把輪胎打癟了,嘴裡還發狠:“我叫你逃!再不下車,斃了你!”
老頭心不在焉地“嗯”了一聲,收了錢,挑起膽子東張西望,彷彿在找人。
隻聽前頭樹蔭下有人喊:“娘,我們在這兒!”
當場就有幾個年輕後生,血氣方剛,挺身而出,應接挑戰。有人說這幾位就是鋤奸隊的。
鮑丫頭復一個羅圈揖:“師父教誨,不打落水狗,讓他自裁吧!”
鮑母倒著急退三步避過,不予爭鋒。
到站了,這兒恰是吳李芳的故鄉-吳路鎮。準備下車,老頭跳著擔子,前筐是孩子,後筐是搶來的包裹和他本身的麻袋,跟在兩個男人中間,走出火車站。
瞧熱鬧的人那裡肯依,一起跟隨,嘻嘻哈哈,指手畫腳,議論紛紛,還幫著推車,倒讓老牛省了很多力。
“哎-慢來慢來,小孩子的頭皮嫩,怎麼經得起竹筐磨?你乾脆把這位大姐的包裹也搶過來吧,內裡必然有小衣裳啊什麼的!”
這一奇特的現象,引來很多人圍觀,看西洋鏡似的。人越積越多,最後裡三層外三層,市場門前人擠人,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