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紂王真的不是暴君嗎?換句話說,真的能替他昭雪嗎?
殷紂王果然是大家切齒悔恨的暴君嗎?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就有人提出了思疑。比如,孔子的門生子貢就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賤,天下之惡皆歸焉。”(引見《論語・子張》)。在子貢看來,紂王一定如此不好,隻是有人把天下的罪過都歸結到他的頭上了。因為子貢長於詞令,又好與諸侯分庭抗禮,常作驚人之語,以是冇人把他的這番話當一回事,兩千年間鮮有擁戴。到了清朝乾隆期間,古史學家崔述重又提到這個題目。他在《考信錄》中以為,紂王作為亡國之君,不能說冇罪,但是其罪最多隻要五條,不該該過分誇大,要重視汗青究竟。光緒年間的學者李慈銘也提出近似觀點。他以為紂王最招人罵的罪過不過是殺比乾、囚箕子、寵妲己、偏信崇優、拘押周文王等,如果比起後代的暴君來,這些算得了甚麼?能算得上荒淫殘暴嗎?
是把罪過之源歸於女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堯舜之類的賢王,也有站在他們對峙麵的昏君,而這兩類帝王都是保護封建統治次序所不成少的。作為普通帝王,難以自比堯舜,但也不承認本身是昏君。不管如何也要有個背麵典範,選來選去,以為紂王很夠標準。自戰國今後,曆代史家說到暴君,必言夏桀、殷紂。開初關於紂王的背麵質料尚不豐富,魏晉期間增加了古怪情節,如當時偽托西周太公望所作的兵法《六韜》和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就把紂王描畫成了殺人成癖、慘無人道的惡魔。北魏酈道元作《水經》註釋,也不健忘美化紂王。《今文尚書》落空以後,到南朝梁武帝時呈現了孔安國所注《古文尚書》,又為紂王的暴君之說增加了商週期間的所謂文獻根據,而究竟上真正的商周史料《今文尚書》之《尚書》、《周書》諸篇中,均無紂王無道、荒淫誤國的記錄,也無濫殺無辜、嗜血成性的事例。對於紂王這些所謂罪過的疊加,人們隻恐其少,不厭其多,很少有人能夠加以廓清。撤除這些野史質料以外,一些條記小說和傳統劇目更是胡編亂造,推波助瀾,把紂王鼓吹得更加可愛。比如,在宋朝,就呈現了評說紂王的話本,元朝呈現了《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塞進很多神怪故事。此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被援引最多的當數《封神演義》,書中不但充分揭示了明君、暴君的各種行動,連天上的神仙也分為兩派,固然是較著的怪誕無稽,但在封建品德傳統中同時並存,敵對兩邊人物都成了神仙,少了殷紂王這類背麵榜樣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