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懸案故事_渾身是謎的薑子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薑子牙的故裡真是東海邊的東呂鄉嗎?有人提出了分歧定見,來由是早在漢朝就有人以為薑子牙是中原地區的“汲縣人”(今河南省汲縣)。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錄,在汲城東門北側有薑太公廟,廟前碑刻上說漢朝會稽太守杜宣、汲縣縣令崔瑗分歧以為太公故裡在汲縣,並說他的故居還儲存著。

如許推斷何嘗不成,但是照此來看,屈原、荀子、司馬遷等人的一些記敘就不成信了。薑子牙究竟活了多大年紀,至今難有定論。

《六韜》在唐朝傳開今後,很受人們正視。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天子號令國子監司業朱服、武學博士何去非等人校訂清算《六韜》、《孫子》、《尉繚子》等馳名的7部兵法,結集為《武經七書》,今後《六韜》獲得更遍及的傳播。

前麵已經說過,薑子牙率軍安定管蔡之亂今後與世長辭,史猜中冇有對他的滅亡作詳細記錄,申明薑子牙歸天時比較安靜,可稱無疾而終。他在去世以後,其子順利即位,是為齊丁公,這也申明薑子牙是普通滅亡。《史記・齊太公世家》在說到薑子牙的壽限時隻要一句話:“蓋太公之卒百不足年。”這就是說他活了一百多歲。

兩年以後,周軍籌辦伏貼,薑子牙勸周武王伐紂。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一說十三年)正月初三,武王和薑子牙率軍沿渭水循黃河向孟津進發。據史料記錄,周軍有戰車300輛,敢死隊3000人,披甲兵士45000人,一些盟國和南邊8個小國也都派兵參戰。次年仲春,薑子牙率軍到達牧野,此處距殷都朝歌僅30裡地。紂王出兵17萬人(一說70萬人)倉促應戰,薑太公不顧年齡已高,親麾“大卒”從正麵打擊,商軍紛繁背叛,紂王**而死,商朝宣佈滅亡。薑子牙締造了以少勝多的軍事古蹟。

司馬遷對此做了研討,他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說:“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薑氏。”所謂“東海上人”,也就是靠近東海而居。《孟子・離婁》篇裡也曾提到這個題目,“(薑)太公避糾居東海之濱”,《尚書・大傳》篇裡也有近似說法,應當說很有事理。因為阿誰期間恰是暴君殘虐,諸夷內叛的混亂期間,像薑子牙如許有腦筋的人物,審時度勢,隱居於東海邊上,覺得韜晦之計,不是冇能夠的事情。

薑子牙的平生極不平凡,他胸懷濟世壯誌,但是頻頻碰鼻,七十多歲方遇良機,八十餘歲始為統帥,一百來歲仍然領兵殺敵,為周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績。他以一個垂釣翁的形象名世,卻又足智多謀,善於用兵,是曆代兵家尊崇的鼻祖,被塗上了各種神話色采,是一個不成思議的聞名流物。薑子牙大抵冇有想到,他留下了顯赫的事蹟,留下了永久不朽的兵法,同時也留下了一個個難明之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