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_第120章 進擊的儒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儒門還是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當然不是。”荀攸反問道:“陛下可知當時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大漢東不過遼河,西不過祁連,而海內則是諸侯林立,各行其法,天子以函穀為鑰,潼關為門。夙夜以興?”

“致天下承平,是儒門鬥爭千年的目標。”

這是一場冇有但願的戰役?

至於唐宋今後,科舉流行,那就更不消說了。

“陛下,黃老之道尚平靜有為,又豈能同意朝廷大肆撻伐?武帝征南越趙佗,淮南王劉向就上書反對。即便厥後取勝。天子亦不得不親身作書向劉向解釋,以示安撫。”荀攸笑了笑,“實在。當初用黃老之道治國就是不得已的挑選。文帝之時有賈誼,景帝之時有晁錯。他們都但願朝廷削藩改製,采取儒道來治國。但是。賈誼廢,晁錯死,為何?功臣舊戚在,不欲天子權重也。”

因為這幾百年來,儒門固然冇有還冇有獲得終究的目標,卻已經把握了話語權,把持了支流文明,在知識傳承和堆集上,有著毫無爭議的主導權,有著非常薄弱的資本和堅固的後備力量。

“王莽敗,儒門臥薪嚐膽百餘年,現在有袁氏。袁氏之起,源於孝明帝時楚王英之亂。”

“儒門不肯罷休,抗爭百餘年,先有鹽鐵集會,石渠論經,後有元帝改製,承平更化,都被寺人和外戚所沮。百年儘力,諸賢前仆後繼,而承平不成得,致有王莽之變。”

“袁氏為甚麼能成為儒門的魁首?因為袁氏獲得了一顆鳳卵。現在,袁紹即將孵化這顆鳳卵,鳳鳥即將臨世,賢人即將再現。陛下,你如何能夠取勝?”

劉辯聽得盜汗涔涔。

劉辯想了想,彷彿醍醐灌頂,麵前豁然開暢。是啊,所謂的文景之治如何能夠是承平亂世呢,當時朝廷能真正節製的處所不過是函穀關以西,景帝時另有七國之亂。而讓人最難以忍耐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年年入侵,將漢人當作兩腳羊,肆意訛詐欺詐,予取予求。

“但是,秦二世而亡,漢興,鑒秦覆轍,乃用黃老之道,與民歇息,三世而有文景之治。”荀攸頓了頓,問道:“陛下應當曉得,接下來就是孝武帝獨尊儒術了。但是,既然黃老之道能致文景之治,武帝為何卻要獨尊儒術?”

荀攸長長的籲了一口氣,神情激奮:“何如王莽泥古不化,急於求成,不但未能致承平,反而激起了民變,功歸一簣。劉氏宗室乘勢而起,興複漢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