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操之道:“《紅豆曲》。”
士人又問:“何人所製?”
岸邊另有一株曲柳,樹乾扭曲成奇特的“之”字形,橫欹的那截樹乾表皮光滑,想必是常常有等候渡江的人在此倚靠瞭望。
烏篷船順水,轉眼就離渡口數十丈,贈笛士人回望岸邊的美少年,對阿誰老士人感慨道:“此子風儀辭吐,隻要當年的王逸少、謝安石可比,全兄有如許的同親,可謂與有榮焉。”
小嬋看陳操之的眼神又有了分歧,這個小郎君真讓她看不透啊,隻不過一年不見,如何竄改這麼大!
這渡口有兩條渡船,一大一小,大船長約六丈,可渡車馬,劃子不過三丈,一次能渡十來小我。
宗之和潤兒見醜叔平白得了一支好簫,都是興高采烈,宗之就說醜叔已有柯亭笛,那麼紫竹洞簫就歸他了,潤兒不依,最後兄妹倆協商共同具有。
牛車上的人都下來安息,宗之和潤兒剛纔都在車上小睡了一會,這時揉著眼睛問:“到了嗎,醜叔?”
姓全的老士人笑道:“我知野王兄不拘家世、愛才如命,人間獨一無二的柯亭笛就如許解贈陌路相逢的少年,此等蕭灑全某萬難企及,如許吧,我不會決計提攜這少年,隻看他有冇有機遇撞在我手上,哈哈。”
陳操之道:“蔡中郎辭賦、音樂、書法獨步當代,相傳他遊曆吳郡,在會稽柯亭的一家客店歇夜,聽著雨點敲打著屋頂,俄然拍床大呼起來,讓店家從速把屋簷的第十六根竹椽換下來給他,蔡邕就用這根竹子製成了一支豎笛,這就是柯亭笛。”
小嬋和青枝都睜大眼睛道:“操之小郎君何時會吹豎笛了?竟還吹得這麼好!”
——————————
這處所既然叫做楓林渡口,天然是因為楓樹很多的原因,不但楓樹多,並且都是根深葉茂的大楓樹,高達數丈,三尖兩刃刀普通的細柄葉子很輕易翻動,一點點輕風就搖擺不定,收回“沙沙”的聲響,楓樹,風樹也。
身材微胖的老士人與那贈笛的士人相視嗬嗬而笑。
陳操之笑道:“還早呢,還要坐船。”
小嬋又問:“那柯亭笛和蔡邕有甚麼乾係,此中有典故嗎?”
陳操之接過布囊,也不伸謝,答道:“曲名《憶故交》。”然後緩緩抽出囊中長簫,動手沉甸甸,比普通竹簫重,簫身呈青綠色,紋理精密順直,彷彿是剛斫下的竹子製成的,另有綠竹清氣,曲指在簫身一叩,音色硿硿然。
陳操之淺笑道:“足下食雞蛋,覺其味美,莫非還詰問是哪隻雞所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