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田賣地不賣書的人家,可見是有些骨氣的,成與不成,不要讓人感覺我們勢利眼。
而杜雲瑚半年前及笄後,早兩年說下的婆家已經算好了日子,蒲月十八過定禮,來年開春便嫁疇昔。
連杜懷讓都說,要不是看杜家留下的幾個讀書人還算靈氣,阿誰杜家遲早成了一堆書白癡。
那十隻粽子是杜懷讓和楊氏領著兒子、女兒、兒媳一道做的,杜公甫偏疼甜口,用了大棗餡,而夏老太太喜好鮮肉的,也包了五隻,用分歧色彩的棉線辨彆隔。
這信寫得極其端方,先遙祝了父母身材安康,對不能在身邊儘孝而慚愧不已,又祝了平輩長輩,才提及了他們在嶺東的事體。
蓮福苑裡,苗氏讓人奉上了一個黑漆食盒,道:“老太太,這是大伯與大嫂捎返來了。送來的人說,大嫂怕路上擔擱還特特讓他早行了幾日,因此也就早到了些。”
走上前接了信,杜雲諾喜滋滋地看了杜雲瑛和杜雲蘿一眼,見兩人麵色如常,心中哼了一聲:裝!
“今時分歧昔日了,沈家已經有一個進士,等將來新姑爺再謀了功名,我們稍稍幫襯些,二女人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太太了。”廖氏順著夏老太太道。
這麼一提,夏老太太記清楚了,連連點頭道:“以是我說啊,懷讓媳婦的眼睛就是短長,當時一聽是沈家,你們都說不好,就懷讓媳婦咬著牙把婚事定下了,現在呢?”
傳聞是宗子送返來的,夏老太太喜笑容開,讓許嬤嬤接過來,翻開一看,雙層的食盒裡共放了十隻粽子,不大,用紅、黑兩種色彩的棉線纏了,擺得整整齊齊。
“祖母,我就要當姑母了,大嫂要給我們添小外甥了呢,”杜雲諾一副歡樂模樣,又道,“大姐春季就出閣了,二姐是來歲春季,可真快呢,我啊,閉眼一想,還是我們小時候一道玩鬨的事體呢。”
到了發榜那日,沈家大郎金榜落款,得了個二甲,入了翰林院當了編修,杜家這兒歡樂的有,妒忌的也有。
杜公甫如此做,帶著底下的兒子媳婦們也不敢躲懶,紛繁效仿。
兩家議親時,杜家這兒大部分都點頭,到最後還是杜公甫說了一句公道話。
這彷彿是楊氏的筆跡。
沈家在嶺東是世家,可也是式微的世家了,這些年冇少變賣地盤屋子,隻留下幾屋子都堆不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