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原文】
【原文】
又西南二百裡,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即魚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伊水。
【譯文】
【註釋】
【原文】
又東十五裡,曰涹山,其上多赤銅,其陰多鐵。
再向東十五裡,是座涹山,山上有豐富的銅,山北麵盛產鐵。
【註釋】
【譯文】
【譯文】
①龍骨:據前人講,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龍的骨,而發展在這類處所的植物就叫龍骨。②痤:即痤瘡,一種皮膚病。
①葌草:葌,同“蕑”,而蕑即蘭,則葌草就是蘭草。
再向西三百裡,是陽山,到處是石頭,冇有花草樹木。陽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貌是人的麵孔、豺一樣的身子,有禽鳥的翅膀卻像蛇一樣匍匐,收回的聲音如同人在嗬叱,在哪個處所呈現那裡就會產生水患。
又北三十裡,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葉如葵而赤莖,其秀①如禾,服之不憂。勞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潏水,是多飛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裡,曰霍山,其木多榖。有獸焉,其狀如狸①,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能夠已憂。
再向東四百裡,是鼓鐙山,有豐富的銅。山中有一種草,叫作榮草,葉子與柳樹葉類似,根莖與雞蛋類似,人吃了它就能治癒風痹病。
①癙:憂病。②眯:夢魘。夢魘就是人在睡夢中遇見可駭的事而嗟歎、驚叫。
【註釋】
【譯文】
①癬:皮膚傳染真菌後引發的一種疾病。
【註釋】
【譯文】
又東十裡,曰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此中多飛魚①,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能夠禦兵②。
①本:草木的根或莖、乾。這裡指莖。②莢:凡草木果實狹長而冇有隔閡的,都叫作莢。③瞢:眼目不明。
【原文】
【原文】
【譯文】
又東四十裡,曰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①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是多黃貝。
再向西二百裡,是蔓渠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是小竹叢。伊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叫作馬腹,形貌是人一樣的麵孔虎一樣的身子,收回的聲音如同嬰兒哭泣,是能吃人的。
【譯文】
又西二百裡,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洛。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麵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