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8章 三字經(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註釋】

【註釋】

[1]蘇老泉:宋朝聞名文學家蘇洵,蘇東坡的父親。[2]始發奮:始,開端。纔開端發奮學習。

[1]負:背。[2]掛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解讀】

【譯文】

漢朝孫敬常常刻苦讀書,唯恐早晨打打盹,就用繩索把頭髮係在屋梁上。戰國時蘇秦勤奮讀書,要打打盹時,就拿錐子刺大腿來痛醒本身。

如囊[1]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2]。

【註釋】

蘇老泉大哥雖有成績,還是悔怨當初年青時冇有早早學習,而你們年紀悄悄,更該當掌控大好光陰,昂揚讀書以自主。

[1]囊:裝在袋子裡,此處名詞作動詞用。[2]輟:中斷、停止。

【解讀】

【解讀】

唐宋八大師之一的蘇洵,號老泉,小時候不想讀書,比及二十七歲時,纔開端下決計儘力學習,厥後成了大學問家。

【註釋】

[1]趙中令:趙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書令。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談吐聞天下。[2]魯論:書名,《論語》有三種版本,《魯論》《齊論》《古論》,我們凡是讀的論語是《魯論》。

彼既成[1],眾稱異[2],爾小生,宜發憤[3]。

趙普當宰相的時候從《論語》中學習很多為臣之道,他能引經據典,措置政事也井井有條。但也有人進犯他隻會讀《論語》,趙普答覆說:“我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論語》幫忙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嘉話。

趙中令[1],讀魯論[2],彼既仕,學且勤。

要想讓本身成為一個強者,起首應立定目標,然後儘力朝著目標進步。儘力學習,用知識把本身武裝起來,冇有甚麼力量比知識更強大而有力。

【註釋】

【譯文】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照亮讀書,孫康冬夜藉助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家道費事,在艱苦前提下卻能持續肄業。

【註釋】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期間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思惟家、教誨家、政治家。[2]項橐(tuó):春秋期間魯國神童,七歲時教過孔子,十一歲滅亡。

【解讀】

項橐,自幼無師自通,聰明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