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4章 三字經(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註釋】

【註釋】

[1]禦:駕駛車馬。[2]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才氣技藝。[3]具:齊備。

【註釋】

【解讀】

【註釋】

【解讀】

[1]若:如果,假定。[2]繁:龐大。[3]略說:大抵把握。

【譯文】

漢語中的調子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的應用必須調和,聽起來才氣令人鎮靜。

《大學》這本書是曾參所作,主張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

[1]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這裡指《孟子》這本書。[2]仁義:孟子以為人具有憐憫、恥辱、仇恨等本性。

【譯文】

《三字經》先容到這裡,就已經把人類的情感、感知覺、視覺、味覺、嗅覺都先容了,相稱於繁複版的淺顯心機學。人類還具有聽覺,可辯白聲音的來源遠近,觸覺則可辨彆冷暖各種刺激。以是,我們能夠聆聽一場音樂會,能夠感受一幅油畫的紋理質感。

【解讀】

在六藝中,現在隻要筆墨學大師還是推許的。當一小我識字以後,便能夠去學習《說文解字》,對於晉升學問是有幫忙的。

[1]甘:甜。[2]辛:辣。[3]含:包含。

【註釋】

父子恩[1],佳耦從[2],兄則友[3],弟則恭[4]。

酸苦甘[1],及辛[2]鹹,此五味,口所含[3]。

把樂器遵循製造的質料分為八種,即匏類(笙等)、黏土類(塤等)、皮革類(鼓等)、木類(祝等)、石類(磬等)、金屬類(銅鑼等)、絲絃類(琴瑟等)和竹類(笛子等),稱為“八音”。

此十義,人所同[1],當順敘,勿違背[2]。

[1]青:藍色。[2]赤:紅色。[3]目:眼睛。[4]識:看到、辯白。

【譯文】

孔子,字仲尼,我國當代巨大的思惟家和教誨家,也是儒家思惟的代表人物。《論語》是儒家佈道的集大成,包涵儒家思惟的精華,核心內容是如何“做人”及“做人”的事理。更有智者號令“21世紀人類要儲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聰明”。

期間的生長,社會的進步,教誨形式的竄改,明天的人不成能再去完整地學習這六藝。但有一點是能夠必定的,不管古今都正視培養人的全麵本質。

【註釋】

作大學[1],乃曾子,自修[2]齊,至平治[3]。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