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4章 三字經(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1]族,人之倫[2]。

[1]大學:“四書”之一,孔子門生曾參著,共十章。[2]修:修身、齊家。[3]平治:指治國、平天下。

孟軻所作《孟子》,全書共分七篇。內容是宣講操行涵養、發揚仁義思惟等良好品德的談吐。

【譯文】

【註釋】

【解讀】

【註釋】

【譯文】

【註釋】

【註釋】

【譯文】

匏[1]土[2]革[3],木石金[4],絲[5]與竹,乃八音。

明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這四種字體款式,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端學寫羊毫字。學習寫羊毫字,不但能夠熬煉身正、筆正、心正,並且能夠體味字的發源和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掘此中的奇妙與聰明。

中國向來被稱為禮義之邦,從古到今都非常正視禮義。不管是“孔融讓梨”還是“桃園三結義”,都是解釋禮義的最好註腳,品德禮義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宮商角,及徵[1]羽。此五音,耳所取。

[1]長幼序:指年父老和年幼者要有次序。[2]友與朋:朋友。[3]敬:尊敬。[4]忠:忠心,虔誠。

一代接一代,世脈相承,人類的繁衍、生命的持續永無儘頭。我們每小我都擔當著承上啟下的任務和任務。

社會是紛繁龐大的人際乾係構成的大機構,每人都有著各種支屬乾係和社會乾係。這裡提到的“十義”是措置各種乾係的原則,時至本日這些原則仍然具有參考代價。

【解讀】

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出東西的氣味首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解讀】

作大學[1],乃曾子,自修[2]齊,至平治[3]。

【註釋】

[1]青:藍色。[2]赤:紅色。[3]目:眼睛。[4]識:看到、辯白。

孔子,字仲尼,我國當代巨大的思惟家和教誨家,也是儒家思惟的代表人物。《論語》是儒家佈道的集大成,包涵儒家思惟的精華,核心內容是如何“做人”及“做人”的事理。更有智者號令“21世紀人類要儲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聰明”。

【譯文】

高曾祖[1],父而身[2],身而子[3],子而孫。

[1]甘:甜。[2]辛:辣。[3]含:包含。

從本身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共九世,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次序和家屬血緣的擔當乾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