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14章 百家姓(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貝青喬,字子木,江蘇省吳縣人,清朝墨客。鴉片戰役時,曾目睹清當局敗北,而寫愛國詩篇,影響較大,著有《半行庵詩存》。

【姓氏發源】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村夫。中國當代聞名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明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明活動前驅者之一。著有《半夜》《林家鋪子》等。

【名流】

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學者稱甘泉先生,明朝聞名學者。

【名流】

【名流】

【姓氏發源】

春秋時,虞國大夫百裡奚,名奚,字子明。其子孫後代遂有以其字明為姓。又有傳說燧人氏期間,有大臣名叫明由,厥後以明為姓。

【名流】

【名流】

【姓氏發源】

【名流】

殷商後嗣在宋國時有受封於談邑,人稱談君。厥後遂有以談為姓。又有周朝大夫名談,厥後子孫遂以談為姓。

【名流】

春秋時宋國戴公身後,宋武公司空繼位。其支子(非嫡宗子)以王父(祖)的諡號“戴”為氏。二源於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有戴國(現河南蘭考),後被鄭國所滅。其族人遂以原國名戴為姓。

夏朝時有莒國,其都在計斤,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其國人後代遂有以原都城計斤中的計字為姓。

【名流】

源於偃姓,以國名為姓。皋陶的後代被封於舒國(現安徽廬江),後被徐國所滅。複國後稱“舒鳩國”,後又被楚國所滅。厥後嗣子孫以舒為姓。

源於西域昭武九姓之一(見何姓),此中米國故址在今烏茲彆克斯坦境內。米國後有一支進入中原,改姓米。

【姓氏發源】

狄青,字漢臣。宋朝人。善騎射。為延州教唆,勇而善謀,經略尹株,範仲淹待之甚厚。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四年(1052)上元夜襲崑崙關最聞名。

【姓氏發源】

【名流】

周文王之子畢公高的後嗣中,有支庶受封於龐鄉,因以龐為姓。

【姓氏發源】

董仲舒,西漢名儒,廣川(現河北棗強)人。漢朝思惟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誨家。著有《春秋繁露》等書。漢景帝時任博士,倡導獨尊儒術。

狄是以族定名的姓氏。源於周朝。周朝的時候狄族活動於齊、魯、晉、衛之間。後代的子孫因而以族名為本身的姓氏,稱為狄氏。又是以國為氏的姓氏。出自參盧氏,為炎帝的後嗣。他們的鼻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發源於山東省境內。孝伯是炎帝薑氏的後嗣,因為在參盧居住,以是又叫做參盧氏。周成王封他於狄成(明天的山東省高青縣南),他在那邊建立了狄國。這個國度滅亡今後,國人便以國為氏,姓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