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閒暇無事,偶爾想起:“三年前,東塔窪趙大欠我一擔柴錢四百文,我若不要了,有點對不過眾伴計們;他們不迷惑我使了,我本身用心實在的過意不去。本日無事,何不逛逛呢。”因而拄了竹杖,鎖了房門,竟往東塔窪而來。
轉過影壁,便將烏盆一扔,隻聽得噯呀一聲,說:“碰了我腳麵了!”張老道:“奇特!你為何又不出來呢?”烏盆道:“隻因我赤身露體,難見星主。冇何如,再求伯伯替我申述明白。”張老道:“我已然為你捱了十大板,現在再去,我這兩條腿不消長著咧。”烏盆又苦苦要求。張老是個心軟的人,隻得拿起盆子。他卻又不敢伸冤,隻得從角門溜溜秋秋往裡便走。隻見那邊來了一個廚子,一眼瞥見,便叫:“胡頭兒,胡頭兒,那老頭兒又來了。”胡頭正在班房議論此事談笑,忽聽老頭子又來了,趕緊跑出來要拉。張老卻有主張,就勢坐在地下,叫起屈來了。
老頭兒為民氣熱,一夜未曾閤眼,不等天明,爬起來,挾了烏盆,拄起竹杖,鎖了屋門,竟奔定遠縣而來。出得門時,冷風透體,寒氣逼人,又在天亮之時。若非張三美意之人,誰肯衝寒冒冷,替人鳴冤。及至到了定遠縣,氣候過早,尚未開門;隻凍得他哆顫抖嗦,找了個避風的地點,席地而坐。喘氣多時,身上感覺和暖。老頭兒又歡暢起來了,將盆子扣在地下,用竹杖敲著盆底兒,唱起什不閒來了。剛唱一句“八月中秋月照台”,隻聽的一聲響,門分兩扇,太爺升堂。
張老出了衙門,口呼:“烏盆。”隻聽應道:“有呀,伯伯。”張老道:“你隨我訴冤,你為何不出來呢?”烏盆說道:“隻因門上門神勸止,冤魂不敢時人,救伯伯替我申明。”張老聞聽,又嚷“冤枉”。該值的出來,嗔道:“你這老頭子還不走!又嚷的是甚麼?”張老道:“求爺們替我答覆一聲:‘烏盆有門神勸止,不敢進見。”’該值的無法,隻得替他回稟。包公聞聽,提筆寫字一張,叫該值的拿去門前焚化,仍將老頭子帶出去,再訊二次。張老抱著盆子,上了公堂,將盆子放在本地,他跪在一旁。包公問道:“此次叫他可應了?”張老說:“是。”包公叮嚀:“擺佈,爾等聽著。”兩邊人役回聲,洗耳靜聽。隻見包公座上問道:“烏盆。”不見承諾。包公不由起火,將驚堂木一拍:“我罵你這狗才!本縣念你大哥之人,方纔不加責於你,現在還敢如此。本縣也是你捉弄的嗎?”用手抽簽,叮嚀打責了十板,以戒下次。兩旁不容分辯,將張老打了十板。鬨得老頭兒呲牙咧嘴,一拐一拐的,挾了烏盆,拿了竹杖,出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