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麻繩,提起船槳,劉辯將船槳架在兩側船舷上,槳葉****湖中,漸漸的劃動起來。
或許是**催生,使得他有些過於衝動。翻身時,他的行動稍顯大了些,整小我都靠在了左邊的船舷上。
“半月前,曹刺史著人將此琴送至安邑,贈於妾身……”見劉辯問起瑤琴的來源,蔡琰扭頭看著他,神采中帶著幾分忐忑的說道:“如果殿下不喜,妾身將此琴棄於湖中便是。”
神采非常失落的收回伸出的手,劉辯點了點頭,卻並未說話。
一隻腳踏在船頭上,劉辯欠著身子,伸手接過紅兒遞上來的瑤琴,回身將瑤琴放在了小舟上,朝岸邊的幾名羽林衛喊道:“將楫遞於本王!”
完整冇想到蔡琰避開他,劉辯伸出的那隻手懸停在半空,臉上現出了一絲難堪,竟不知是該將手收回,還是該持續上前,強行幫著蔡琰擦去淚水。
蔡琰的話並冇有說下去,因為此時,劉辯的嘴唇已是印在了她紅潤的唇上。
坐在舟中,看著不緊不慢動搖船槳的劉辯,蔡琰輕聲向他問道:“殿下身為皇室貴胄,如何也曉得這等船工活計?”
劉辯口中所說的楫實在就是船槳,隻是槳葉要比後代的船槳稍大一些,杆部也要長上很多。
琴絃輕顫,聲音竟是非常的攝民氣魄,劉辯不免下認識的向那隻瑤琴看了一眼。
待到劉辯與蔡琰分開,抱著瑤琴的紅兒站在湖邊,雙手將瑤琴高高捧過甚頂,遞向了立於船頭的劉辯。
“殿下……”劉辯話說到此處,蔡琰仰起臉,淚眼婆娑的凝睇著他,哽嚥著說道:“妾身知錯,妾身再也……”
蔡琰毫無征象的落淚,劉辯心頭也是驀地一抽,他止住了劃槳的行動,將船槳放在腳邊,欠起家子,伸手就想幫蔡琰抹去眼淚。
“這麵琴雖是有傷,可萬物皆無完美!”拉著蔡琰的手,悄悄按在瑤琴被燒焦的處所,劉辯接著對她說道:“它就如同本王對昭姬之情,雖因天下混亂,不成整日伴於昭姬擺佈,心內卻無時不在牽掛。酒之濃處何必痛飲?情之切時安忍分袂?但是當今天下群雄紛起,大漢社稷朝不保夕!江南、中原,各路豪強擁兵自重!漠北、東夷,胡虜雄兵虎視眈眈!本王身為大漢宗室,又如何能目睹這天下墮入亂?又如何看得下百姓流浪失所?本王對不住昭姬,對不住幾位王妃。如果天下穩定,本王有得挑選,甘願捨棄這洛陽王之位,與幾位王妃歸隱山林,再不問這人間紛繁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