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屍身的步隊一向行進到鬨市辯才停了下來,幾名兵士解開捆綁在屍身上的繩索,把屍身抬到空位上放著。
從蔡邕伏屍慟哭的行動中回過神來,那將軍抬手朝身後襬了下,立即便有五六名兵士上前,將蔡邕拖起,拉到了一旁。
被兵士們拖走,蔡邕還在放聲慟哭著,情狀非常傷感,倒是讓劉辯感到有些好笑,如董卓這般跋扈的人物,身後竟也有人伏屍慟哭,可見董卓以往做人並非特彆失利。
圍觀的百姓一個個睜圓了眼睛望著說話的漢將,竟是冇有一小我敢迴應他的題目。明天董卓是被殺了,誰也不曉得過了明天,殺了董卓的人會不會被董卓的部下趕出長安,應和漢將,很能夠遭來殺身之禍。是以,街麵上聚滿了人,卻並無一小我回聲,場麵靜的乃至有些難堪。
王允等人努力於誅殺董卓,劉協也早已對董卓恨之入骨。生為文官,蔡邕有著一股文人特有的傲性,這並不能說他那裡不好。可當著滿城百姓,於鬨市伏在董卓屍身上慟哭,倒是犯下了大忌諱,很能夠還要是以丟了性命。
百餘名親兵到了巷口,敏捷在冷巷兩側佈下崗哨,把冷巷圍的鐵桶普通。劉辯則與鄧展帶著兩名親兵,徑直向老者家門口走了疇昔。
看著一隊隊被城內官兵押送著前去縲絏的犯人,劉辯心知這些人或許用未幾久,就都會被判了極刑押到販子上砍掉腦袋,心內不免也生起一絲悲慼。
“無妨!”老者的話音未落,劉辯就抬腳向前走了一步,嘴角掛著一抹淺笑,對老者說道:“官兵隻是在緝捕董卓逆黨,與你我無乾。老丈儘管翻開房門,讓我二人出來吃酒便是!”
就在這幾名兵士剛把屍身擺放安妥,正要去取燈芯時,一個穿戴文官朝服的官員嚎啕一聲從人群前麵衝了出來,一頭撲在董卓屍身上,放聲哭了起來。
“如果起初董卓搜城時,他們未有遭到西涼軍傷害,現在定然是好生待在家中。”劉辯微微一笑,對鄧展說道:“本王向陛下提及的要求當中,便有一條,是搜尋附逆餘黨,定要嚴令兵士不得騷擾百姓。”
因為董卓進入洛陽,改換了官兵衣甲,城內正在抓捕逆黨的官兵,都還是穿戴烏黑的戰衣,唯獨隻要劉辯身後跟著的百餘名親兵,從府庫中領到了存放的大紅漢軍衣甲。
聽聞董卓要被點天燈,百姓們竟是健忘了街道上還在抓人,紛繁從家中湧了出來,隻等看一代梟雄身後還如何被欺侮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