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些分開此處!”愣了一愣,管亥朝方纔登岸的數千黃巾軍一招手,大喊了一聲:“快些隨某去尋個高處,本日便與那公孫瓚廝殺一場。”
跟在管亥身後的管青與數千名黃巾軍也紛繁提起了兵刃,一個個神情嚴峻的盯著從北麵快速衝上來的薊州軍。
經此一鬨,與公孫瓚雖說並未正式反目,卻也是扯開了麪皮。
朝標兵擺了擺手,待到標兵拜彆,劉辯扭頭對身後的趙雲說道:“管亥所部黃巾,乃是從兗州進入青州尋覓糧草補給。現在公孫瓚與臧洪都在濟水以北,若本王是管亥,毫不會冒險渡河,想來是河岸南側已然無有糧草征集……”
傳聞來迎戰的薊州軍有白馬義從,管亥也是愣了一愣。
若遵循徐庶於錦囊中的叮嚀,在重合鬨上一場,將公孫瓚的力量引進青州,而後南下濮陽,藉機將公孫瓚再引向濮陽,劉辯便是完成了東進的任務。
“殿下!”到了雄師近前,馬背上的標兵翻身跳了下來,緩慢的跑到劉辯身前,抱拳說道:“本日天剛矇矇亮,囤聚梁鄒的黃巾賊人便在管亥帶領下度過濟水,詭計在鄒平一帶尋覓糧草……”
“迎戰!”薊州軍越來越近,目睹是逃不得了,管亥大喊了一聲,手提大刀,率先擺出了迎戰的架式。
徐庶的第三道錦囊,就是要他在渤海一帶掀颳風波,將東麵曹操與袁紹的鋒芒,全都指到公孫瓚的身上,藉此三方權勢相互撻伐的間隙,趁機於河東一帶生長強大。
劉辯手按著劍柄,立於虎帳外的一片空位,悄悄的聆聽著自南邊傳來的潺潺流水聲。
可劉辯卻始終對那百萬青州黃巾念念不忘,總想著將他們收歸已有,如此一來,倒是讓情勢變的更加龐大。
“管亥過河了?”聽得標兵回報,劉辯怔了一怔,擰著眉頭向那標兵又問了一句。
分開重合,劉辯決計命典韋等人放火燒了虎帳,除此以外,他還號令麾下將士把重合城內的渤水兵全都給繳了械。
“本王東進,所為何事,子龍並非不知!”劉辯搖了點頭,對趙雲說道:“管亥乃是黃巾虎將,現在隻是引領數千人返回青州,恰是趁機招攬的好機會。一旦得了管亥,兗州一帶黃巾想來也是輕易招攬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