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作死,與我等何乾?”趙雲也擰起眉頭,對劉辯論道:“殿下莫要理睬,我等自渡河前去兗州,冇了管亥,門路倒是平坦了很多。”
劉辯決定停息渡河,領軍東進,從公孫瓚和臧洪麵前虎口奪人,招攬管亥所部黃巾軍的同時,在鄒平一帶的濟水河邊,一隊數千人的黃巾軍剛度過黃河登上北岸。
“救他們無用!”劉辯搖了點頭,對趙雲說道:“隻是救下他們,不過要他們戴德戴德罷了,若要招攬尚須本王前去!”
罵了那黃巾兵一句,管亥瞪著眸子子,冇好氣的衝他問道:“來了多少人馬?”
若遵循徐庶於錦囊中的叮嚀,在重合鬨上一場,將公孫瓚的力量引進青州,而後南下濮陽,藉機將公孫瓚再引向濮陽,劉辯便是完成了東進的任務。
“殿下……”劉辯論要親身前去招攬管亥,趙雲趕緊說道:“雄師冒然東進,萬一進入公孫瓚所設騙局……”
“將軍,不好了!”管亥正與管青說著話,一名起初登陸前去探查環境的黃巾兵踉踉蹌蹌的朝河岸跑了過來,到了河岸邊上,那黃巾兵一臉倉惶的對管亥喊道:“公孫瓚聽聞我軍渡河,已然率軍前來迎戰……”
“迎戰!”薊州軍越來越近,目睹是逃不得了,管亥大喊了一聲,手提大刀,率先擺出了迎戰的架式。
擺在他們麵前獨一的活路,隻要西麵駐紮著劉辯軍的菅縣一帶。
站在劉辯身後,趙雲也把視野投向了南麵。
可劉辯卻始終對那百萬青州黃巾念念不忘,總想著將他們收歸已有,如此一來,倒是讓情勢變的更加龐大。
渡河之前管亥就命人前去河岸以北探查過動靜,鄒平一帶駐紮著公孫瓚的薊州軍,而東麵則有臧洪帶領的冀州軍鎮守。管亥非常清楚,固然兩支軍隊相互敵對,可撞見黃巾,倒是誰也不會留手。
徐庶的第三道錦囊,就是要他在渤海一帶掀颳風波,將東麵曹操與袁紹的鋒芒,全都指到公孫瓚的身上,藉此三方權勢相互撻伐的間隙,趁機於河東一帶生長強大。
“諾!“沉吟了半晌,趙雲始終覺著劉辯的體例非常冒險,可他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體例,隻得抱拳應了。
“殿下!”到了雄師近前,馬背上的標兵翻身跳了下來,緩慢的跑到劉辯身前,抱拳說道:“本日天剛矇矇亮,囤聚梁鄒的黃巾賊人便在管亥帶領下度過濟水,詭計在鄒平一帶尋覓糧草……”
一抹殘陽映紅了半邊天空,斜照的落日下,身穿大紅衣甲的官兵正在忙著生火造飯或搭建行軍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