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1_第77章 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任務至東吳,周瑜、程普各受職訖。周瑜既領南郡,愈思報仇,遂上書吳侯,乞令魯肅去討還荊州。孫權乃命肅曰:“汝昔保借荊州與劉備,今備拖延不還,等候何時?”肅曰:“文書上明白寫著,得了西川便還。”權叱曰:“隻說取西川,到今又不動兵,不等老了人!”肅曰:“某願往言之。”遂乘船投荊州而來。卻說玄德與孔明在荊州廣聚糧草,調練軍馬,遠近之士多歸之。忽報魯肅到。玄德問孔明曰:“子敬此來何意?”孔明曰:“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欲令我兩家自相兼併,他好過中取事也。今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要來索荊州之意。”玄德曰:“何故答之?”孔明曰:“若肅提起荊州之事,主公便放聲大哭。哭到悲切之處,亮自出來解勸。”

魯肅大喜,便再往荊州來。玄德與孔明商討。孔明曰:“魯肅必未曾見吳侯,隻到柴桑和周瑜籌議了甚戰略,來誘我耳。但說的話,主公隻看我點頭,便滿口答允。”計會已定。

操自赤壁敗後,常思報仇;隻疑孫、劉併力,是以不敢輕進,時建安十五年春,造銅雀台成,操乃大會文武於鄴郡,設席道賀。其台正臨漳河,中心乃銅雀台,左邊一座名玉龍台,右邊一座名金鳳台,各高十丈,上橫二橋相通,千門萬戶,金碧交輝。是日,曹操頭戴嵌寶金冠,身穿綠錦羅袍,玉帶珠履,憑高而坐。文武侍立台下。

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戰略,小兒也瞞不過!”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浮名牧川,實取荊州。等主公出城犒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不備,出其不料也。”玄德曰:“如之何如?”孔明曰:“主公寬解,隻顧籌辦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鼇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便喚趙雲聽計:“如此如此,其他我自有擺佈。”玄德大喜。先人有詩雲:“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希冀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垂釣鉤。”

周瑜自回柴桑。蔣欽等一行人馬自歸南徐報孫權。權不堪忿怒,欲拜程普為都督,起兵取荊州。周瑜又上書,請發兵雪恥。張昭諫曰:“不成。曹操日夜思報赤壁之恨,因恐孫、劉同心,故未敢發兵。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自相兼併,操必乘虛來攻,國勢危矣。”顧雍曰:“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令人勾搭劉備。備懼東吳,必投曹操。如果,則江南何日得安?為今之計,莫若令人赴許都,表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知之,則懼而不敢加兵於東南。且使劉備不恨於主公。然後使親信譽反間之計,令曹、劉相攻,吾趁機而圖之,斯為得耳。”權曰:“元歎之言甚善。但誰可為使?”雍曰:“其間有一人,乃曹操景仰者,可覺得使。”權問何人。雍曰:“華歆在此,何不遣之?”權大喜。即遣歆齎表赴許都。歆領命啟程,徑到許都來見曹操。聞操會群臣於鄴郡,慶賞銅雀台,歆乃赴鄴郡候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