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勝之心用於做惡,打鬥則以勇犯律,營商則苛剝於民,仕進則迷戀權勢。但是用在學業上,或能促進學有所成;用在治政上,或會成為一方乾吏;用以軍事,或能成為大漢保家衛國的勇將。人無好勝之心,行事得過且過,並非功德。小子以為,好勝之心本身並無對錯,用之正則正,用之惡則惡。”
“傳聞你在門前立了碑文,不見訪客,隻是閉門讀書?”靈帝緩緩說道,語氣略微透出些冷意。
“少年插手筆會,大出風頭,爭勝之心不當。”靈帝道。
一個少年人,長得很漂亮,雖是初度進宮,倒是麵不改色,看不出如何蕭灑,倒是翩翩少年。若說與凡人有何分歧之處,就是那份沉穩。初進宮者有幾人不失態?少年卻似在自家大院安步普通,榮辱不驚,這份儀態實屬可貴。
事理很簡樸,冇有這份膽氣,如何做成大事?薑述也不是裝模作樣,他穿越前是其中年人,脾氣本就慎重,在他眼裡,天子與他並無甚麼兩樣,將光鮮的表麵扒去,一定及得上淺顯老百姓。何況薑述已經做了很多伏筆,以他現在的才氣已是極力而為,倘若還是不能過關,就是人力不成勝天。薑述此時無念無掛,無慾則剛,神采天然安然得很。
“皇兒練過他創的字體?”靈帝平常不太喜好劉辯,因為劉辯喜好文事,顯得有些儒腐,冇有劉協刁鑽古怪的靈性。
靈帝接著問道:“既然放心肄業,為何常常出遊?”
“感謝陛下。為了尋覓品德原則,小子綜合史乘記錄的賢臣故事,逐步開端揣摩歸納,將每位賢臣事例皆用六字總結。厥後鄭玄先生見到,說能夠歸納成書,儘量摘去反覆之字,由易而難彙總,可為天下發矇之書,這是小子編輯《三字經》的由來。”
從薑述剛纔言談來講,榮辱不驚,一名好學長進的少年,一向用儒家法則嚴以律己,在天子麵前繁華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許的少年會造反?靈帝暗自嘲笑趙忠,九歲思道固然分歧常理,但是儒者會有野心?道是甚麼?靈帝心知肚明,儒生所習之道實是治國之道,這個少年是良臣胚子,如果好好用之,比朝堂上隻知誇誇其談的書白癡不知要強多少倍。九歲少年,嘗試學乃至用,滿腦筋儒家思惟,怎會生出造反之心?
“父皇,就是那位自創字體的神童?”劉辯對書法非常愛好,早已聽聞薑述之名,猜想父皇所言薑家子就是薑述。
袁愧、楊彪、蔡邑皆熟諳靈帝,聞言互視一眼,皆心領神會,申明薑述很不簡樸,已經開端獲得了靈帝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