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駙馬_第22章 流言之禍(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孔融閱至“融四歲,能讓梨”此句,不由笑道:“此書字字珠磯,隻是將本官少年醜事寫入此中,卻有些不倫不類。”此書一出,必為後代孺子發矇之書,孔融能名列此中,為名傳千古之美事,嘴上如此說話,歡樂之色卻已瀰漫臉上。

所謂帝心難測,靈帝想通此中蹊蹺,當然不會沿著趙忠思路行事,叮嚀道:“宣中旨,召青州薑家子入宮見駕。”

孔融將薑述接進門來,向諸人順次引見,世人落座,孔融問道:“與小友相彆數月,小友又長高一些,家堂安康否。”

辛評聞言,顧不得麵子,疾趨到薑述身邊,見禮道:“聽聞此書尚不決稿,未知我辛家可否名列其上?”

趙忠曉得此事再不能多言,躬身下去籌辦中旨。趙忠出殿今後,靈帝嘲笑一聲,讓人傳召張讓過來,安排他幾件事件,又細心叮嚀一番。

孔融笑道:“方纔與世人談起小友論道,世人皆受益非淺。”

世人見孔融評價如此,甚是獵奇,不由開口索書拜讀。孔融本欲將此書推達天下,笑道:“本書隻要兩本,不若讓薑家小友朗讀一遍。”

靈帝心機轉動,明白趙忠提起青州神童,並非為其討要好處,而是想族滅其家。靈帝問道趙忠青州神童有何仇敵,趙忠早就有所籌辦,不去答覆此事是真是假,隻是建議靈帝答應他派人探聽。其間對答,雖是廖廖數語,倒是各主動了很多心機,薑述的小命在兩人扳談之時搖扭捏擺,倘若靈帝一個不慎,被趙忠亂來疇昔,等閒發話誅族,薑述在這個世上,落荒而逃就成了獨一宿命。

當代文人最重名節,薑述所改又是決計而為,在坐諸位都是名流,或是其祖上、或是其叔伯、或是其師友列名書中,一時候除了數人無關聯以外,其他世人紛繁上前,搶先恐後要求謄寫。

世族大師在朝廷根深蒂固,同氣連枝,相互聯婚,權勢大得讓人難以設想。黨爭明麵上是內侍取得勝利,實則背後的批示官靈帝受益最大,此次好處個人之間的爭鬥,因為士人個人失利,史乘上便稱其為“禍”。靈帝剛即位時,是以一己之力對抗世家大族千萬之眾,攙扶內侍慢慢篡奪上層權力的人,又豈是心機簡樸之輩?史乘記錄,靈帝死前,統治階層上層三大力量,一是以何進為首的國戚,把持軍權;二是以袁家為首的士人個人,把持部分朝政;三是十常侍為代表的內侍,把持宮中禁衛、內府和部分朝政;三派氣力相稱,朝堂權勢漫衍比較均衡。應當說靈帝並非冇故意機,而是一名很有才氣的君主,隻是大漢弊端已重,朝堂權力均衡僅能保持近況,卻冇法從底子上處理題目。最後題目越來越嚴峻,黃巾之亂將大漢的社會衝突完整引爆,一舉壓垮了搖搖欲墜的大漢帝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