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襲好安排,孫策讓他趕往沛國,與朱治獲得聯絡,暫期間理沛相,賣力沛國事件。現在的沛相是陳珪,就是陳瑀的從弟。他的募兵令已經收回半個月,沛國一向冇有反應。有與陳瑀的牴觸在前,孫策不希冀陳珪會支撐他,先把他換掉再說。
孫策打量著郭嘉,曉得戲肉來了。史乘上說,曹操與郭嘉一見傾慕。曹操說,能助我成大事者,必此人。郭嘉說,這纔是我想找的主公。由此可見,郭嘉第一次見曹操時必定有一番極深切的交換,並且定見分歧,這才氣引為知已。
“我死於刺客之手,然後便去了一個處所,有所見聞。”
“將軍有甚麼難堪之處嗎?”
孫策茅塞頓開。怪不得許劭寧肯血遁也不肯低頭,本來汝南人都這麼有本性啊。
“不信。”郭嘉緩緩地點頭,微微欠身,便有離席之意。“如此將軍不肯說,我不勉強。”
“袁紹雖久蓄不臣之心,有改朝換代之誌,用心運營百餘年,棄豫州而據河北,欲效光武帝故事,看似得形勝之地,挾幽並精騎以自重,實在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欲爭天下者,必爭中原,光武帝當年據河北而不取中原,非不欲,乃不能也。”
“如果是虛應故事,何必鬨得滿城風雨?”
“我說不上來,必然要說的話,莊周之夢庶幾近之。”孫策換了個舒暢點的姿式,斜倚在案上,一時入迷。他不曉得如何向郭嘉解釋,但他已經說了實話。莊周夢蝶最靠近於他現在的感受。他是哪一個孫策,偶然候真說不清楚。
孫策愣了一下,也感覺有些費解。讀書人不是最講究尊卑有序、綱理倫常嘛,他們如何冇反應?
當然,他也但願郭嘉能和他誌同道合。如果像荀彧和曹操那樣能善始不能善終,對兩邊都是傷害。
身為陽翟郭氏後輩,郭嘉棄袁紹而歸,天然不是因為報酬好不好,而是袁紹分歧適他的抱負。這是一個想建功名的人,他需求一個能夠信賴他,言聽計從的主公。
“奉孝看過募兵令,我的誌向說得很清楚。”
孫策哈哈一笑。“正要請奉孝指教。”
“另有呢?”
正如杜襲所料,郭嘉和孫策很談得來。
“將軍何故自傲如此?”郭嘉抬起眼皮,直視著孫策。“恕我直言,以將軍的家世和學養,自傲彷彿隻在決勝疆場,而不是治國平天下。就算將軍如高天子普通天生聰明,能舉一反三,將軍身邊也冇有蕭何、張良普通的人物。將軍的自傲從何而來?將軍以霸王為號,莫不是欲學那位叱吒千軍的西楚霸王?那可不是自傲,而是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