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餐,又籌議了一些事,孫策讓他們輪班歇息,不要全數在現場盯著。這場戰事還不曉得要持續多久,幾天幾夜不歇息會累垮的。他來到袁術的大帳。還在大營外,他就聽到了婉轉的絲竹聲,不免有些不測。走進中軍大帳一看,大帳裡燈火透明,一群文臣武將正圍在一起看歌舞演出,幾個歌舞伎甩動長袖,翩翩起舞,樂工們坐在帳外,吹拉彈唱,好不熱烈。
中國當代的天文記錄素有豐富著稱,但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內裡的天文記錄並不滿是真的,有很多是史官編出來的。為甚麼要編,當然是表現天人合一的看法。如果天子失德——或者臣子以為天子失德——卻冇有日蝕呈現,豈不是申明天人不相乾?如何辦,編一個。歸正汗青都是先人清算的,想加一條加一條,也冇人能回到疇昔考證。
氣走了蔡邕,孫策一邊等黃氏父女,一邊對著輿圖揣摩戰事。如果巨型拋石機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那最多後天,內城的東門就能攻破,接下來就是短兵相接了。曹操這時候會是甚麼反應,會有甚麼反製辦法,他必須事前做好籌辦。
漢人連古籍都能夠隨便竄改,乃至編造出大量的圖讖,更彆說添幾條天文記錄了。
孫策懶得跟他打算。不消他說,蔡邕的表示已經說瞭然題目。要說這程度就是不一樣,難怪蔡邕虐龐山民跟玩兒似的,這麼大人了,讀書也算是讀了十幾年,連這一點都冇看破,真不曉得是龐德公藏私還是他太笨。儘信書不如無書啊,這個知識都不懂?
“我待會兒去見袁將軍,請他調撥人手。”
孫策笑笑。“看來你也不是很有底氣啊。如何,射中率還冇有體例進步?”
“這事必須抓緊,如果到明天早上還冇有達到預期結果,就必須安排人去采石了。”
但費事也不是冇有。孫策首要的擔憂有兩個:一是困獸猶鬥,如果曹操要死磕,那傷亡會很大,接下來還能不能及時聲援武關就是個大題目;二是曹操如果突圍,要不要追,能不能追得上也是說不準的事。曹操有馬隊,毫不是步兵能追得上的。勉強去追,弄不好還會被他以逸待勞,反咬一口。
黃月英吃得快,碗筷還冇放下,就說道:“將軍,現在拋石機的射程已經調劑到位,偏差根基在估計的範圍以內,隻是我們不能直接察看到進犯結果,究竟能不能直接轟垮城牆另有待考證。彆的,有一個題目必須處理,我們籌辦的石料隻能保持到明天下午,並且是以目前的發射速率。如果工匠練習諳練了,速率提上來了,能夠明天早上就冇石料了。攻破了內城還好,如果冇能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