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明朝士大夫稱儒門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如果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就如女兒嫁人的,嫁時稱為“新娘”,厥後稱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如果嫁與人家做妾,就到頭髮白了,還要喚做“新娘”。閒話休題。
說了半日,纔講到龍燈上。夏總甲道:“如許事,俺現在也有些不耐煩管了。疇前年年是我做頭,世人寫了功德,賴著不拿出來,不知累俺賠了多少。況本大哥爺衙門裡,頭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興龍燈。我猜想看個不了,那得工夫來看鄉裡這條把燈?但你們說了一場,我也少不得搭個分子,任憑你們那一名做頭。像這荀老爹,地步廣,糧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們各家照分子派,這事就舞起來了。”世人不敢違拗,當下捺著姓荀的出了一半,其他眾戶也派了,共二三兩銀子,寫在紙上。和尚捧出茶盤――雲片糕、紅棗,和些瓜子、豆腐乾、栗子、正色糖,擺了兩桌,尊夏老爹坐在首席,斟上茶來。
到了十六日,世人將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備酒飯,請了集上新進學的梅三相做陪客。那梅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