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內裡去看看景色。杜少卿道:“這個使得。”當下叫了幾乘肩輿,約姚奶奶做陪客,兩三個家人婆娘都坐了肩輿跟著。廚子挑了酒菜,借清冷山一個姚園。這姚園是個極大的園子,出來一座籬門。籬門內是鵝卵石砌成的路,一起硃紅雕欄,兩邊綠柳掩映。疇昔三間廳,便是他賣酒的地點,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過廳便是一起山徑,上到山頂,便是一個八角亭子。席擺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旁觀景色。一邊是清冷山,高高低下的竹樹;一邊是靈隱觀,綠樹叢中,暴露紅牆來,非常都雅。坐了一會,杜少卿也坐肩輿來了。轎裡帶了一隻赤金盃子,擺在桌上,斟起酒來,拿在手內,趁著這春光融融,和藹習習,憑在雕欄上,流連痛飲。這日杜少卿酣醉了,竟攜著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著金盃,大笑著,在清冷山岡上走了一裡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嘻嘻笑笑跟著,兩邊看的人目炫神搖,不敢俯視。杜少卿佳耦兩個上了肩輿去了。姚奶奶和這幾個婦女采了很多桃花插在肩輿上,也跟上去了。
杜少卿到了陶紅,在婁太爺柩前大哭了幾次,拿銀子做了幾天佛事,超度婁太爺生天。婁家把很多親戚請來陪。杜少卿連續住了四五日,哭了又哭。陶紅一鎮上的人,大家感喟,說:“天長杜府刻薄。”又有人說:“這白叟家為人必然非常好,以是杜府才如此尊厚酬謝他。為人須像這個白叟家,方為不愧。”杜少卿又拿了幾十兩銀子交與他兒子、孫子,買地安葬婁太爺。婁家一門,男男女女都出來拜謝。杜少卿又在樞前慟哭了一場,方纔返來。
在家清算,冇有川資,把那一隻金盃當了三十兩銀子,帶一個小廝,上船往安慶去了。到了安慶,不想李大人因事公出,過了幾日才返來。杜少卿投了抄本,那邊開門請出來,請到書房裡。李大人出來,杜少卿拜見,請過大人的安。李大人請他坐下。李大人道:“自教員歸天以後,我常念諸位世兄。久聞世兄才品過人,以是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門生要借光,萬勿推讓。”杜少卿道:“小侄菲才寡學,大人誤采浮名,恐其有玷薦牘。”李大人道:“不必太謙,我便向府縣取結。”杜少卿道:“大人垂愛,小侄豈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澤慣了,近又多病,還求大人另訪。”李大人道:“世家後輩,怎說得不肯仕進?我訪的不差,是要薦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說了。李大人留著住了一夜,拿出很多詩文來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