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長安遠_第三十二章:終無形狀始無因 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遵還是例,長安被貶逐的官員,都有一個入宮謝恩的機遇,元義方操縱此次可貴的機遇,狠狠的擺了李絳一刀。為了這一刀,元義方籌劃了很長時候,他確信,這一刀能夠切中關鍵,不是李絳的關鍵,而是天子李純的關鍵。因為,他曉得,曆代帝王,不管他是堯舜禹湯,還是夏桀商紂,都不會容忍一種征象的產生,那就是結黨,天縱賢明的李純天然也不會例外。以是,他用了一句半真半假的話,不動聲色的表示天子,李絳在結黨!“李絳將我貶逐,是為了讓他的科舉同年許季同坐上京兆尹的位置,以便他作威作福,欺罔皇上”。

傳言像一個幽靈,不,是無數幽靈,在長安的上空飄零,並敏捷的伸展和傳播。冇有人曉得它始於何時,源於何地,出於何人之口;也冇有人曉得它流行於哪些階層,哪些裡坊;更冇有人曉得,它顛末誰的口舌傳入大明宮,傳入天子的耳內。它就像“終無形狀始無因”的風,固然看不到實體,卻讓人真逼真切的感遭到它的存在。它固然隻要三言兩語,就像輕風悄悄吹過水麪的浮萍,倒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

一向以來,李純就像一個高超的禦者,收放自如的節製著朝政,從杜黃裳到李吉甫,從李吉甫到裴垍,全部外朝在這些賢明宰相的控馭下,有條不紊的為武力削藩作著各種需求的籌辦事情。但是,二度拜相的李吉甫脾氣大變,令李純措手不及,為了製衡李吉甫,李純不得不起用李絳。李絳冇有孤負天子的希冀,在二李結合在朝的幾年中,李絳與李吉甫針鋒相對,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中占儘了上風。一個天賦的幕僚和智囊(李絳),一個勤勤奮懇的實乾家(李吉甫),一個天縱賢明的決策者(李純),曾經,李純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組合,無往而倒黴。但不久,李絳和李吉甫各自結黨的傳言便在長安的大街冷巷伸展開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