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本紀_212.二一二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禦史說說看,這兒歌如何解?”英奴問道,既無人開端,不如請始作俑者一馬搶先,不料禦史一副事不關己的口氣:“臣隻是聞風奏事,不過,百姓有雲,這兒歌唱的正暗含朝中一員重臣,臣不敢妄言,還請今上明察。”

於群臣看來,天子問話毫無機巧可言,卻充足震懾民氣,大司徒不慌不忙道:“今上,這大殿裡冇有逆臣,臣等雖鄙人,忠君事君還是懂的,自祖天子創業以來,臣等的先人無一不挑選跟從明主,君臣有始有終,現在一首兒歌,便可誹謗君臣之心了嗎?臣覺得不成。”

英奴便問那禦史:“你是從那邊聽來的?”禦史答道:“臣本未親耳所聞, 因有人奏報,是以臣外出勘察,街頭巷尾,果在傳唱。”底下群臣們雖不言語, 一雙雙眼睛卻轉來轉去, 細心辨著這裡頭話音。

英奴動體味纜子,目光在世人身上滾了兩番:“朕這麼問吧,你們中間都有誰也在外頭聞聲這兒歌了?”一世人麵麵相覷,有點頭的,有點頭的,坊間出了這類犯上招忌的兒歌,乃不祥之兆,那個也不想對付此下風景。

無人回聲。

“臣覺得雖有事理,但就普度一事,未免小題大做,有摘字取句,羅織罪名之嫌,是否有些過分?”既有人帶頭,剩下的聲音很快起來:

英奴見狀會心一笑,目光掃向成去非:“此事是成卿總知賣力,莫不是底下履行時,出了岔子,招了民怨?”天子並未否定顧勉之辭,彷彿直截了當便定了調子,破土非此事莫屬,且以迅雷之勢向成去非發難,百官又是一怔。

但百官的心機是活絡的, 君不君, 臣不臣,豈是這一時之態?自宗天子薨逝,人主把握不了臣子, 百官看得清楚, 乃至有人往更深處推演,當初先帝聽任建康王, 難保冇有藉此打壓幾大世家的企圖,先帝雖無大智, 卻不至於胡塗昏庸, 隻可惜先帝既無祖天子之魄力, 又無宗天子之心機,如何讓宗室和世家兩端掛的天平保持均衡,先帝並未做到,獨一能拿得脫手的,怕也隻是在荊州人事安排上未曾走眼,不過期人並不覺得這是天子的賢明識人,蓋因那許侃是刻薄人罷了。

百官建議堂皇之論,一時不能止,英奴忽感覺胸悶氣短,隻覺又成一場鬨劇,但那句“帝非帝,臣非臣”到底狠狠紮進心窩正上,而殿上風雲詭譎,迴天轉日,儘在口舌之間,一刹罷了,他冷靜看了眼風平浪靜的成去非,心底湧起淡淡的嫌惡,而喋喋不休的群臣,一樣讓天子滿心不豫,英奴忽覺有趣透頂,坐擁天下,但是臣非臣……他瞧見那些擁戴的,辯駁的,或者更加奪目者始終不發一言的,不由伸手扶了扶額頭,直到一句“莫非今上真的不知,這臣非臣說的是何人嗎?”忽又必定掀起彆樣的風暴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