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記_第63章 視師當如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佛言:“其人意念我持戒自守,使我後代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如是為樂愛慾,是為缺戒。”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三昧,當視如佛常尊敬,不當持諂意向。菩薩不得有諂意,常當至誠,常樂獨處止。不吝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請,自守節度,所風趣足罷了。經行不得懈臥,如是經中教。學是三昧當守如是。”

四兒聽聞至此,心中不由思潮翻湧:“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他暗自思忖著此中啟事。為何會如此言說呢?莫非人間統統的教員都能具有如同佛陀普通的高貴德相嗎?這彷彿並非易事。

“雲何為求色?”

當他再次靜下心來聆聽時,那本來恍惚不清的誦經聲,現在竟又如潺潺流水般,清楚地傳入了他的耳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好像天籟之音,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心間。

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歡樂,疇昔、當來、今現在佛皆助歡樂。”

“雲何為缺戒也?”

……佛爾時說偈言:

“常信樂於佛法,  精停止解深慧,  廣漫衍為人說,  慎無得貪扶養。  意善解便離欲,  常唸佛有威德,  悉見知無數變。  疇昔佛及當來,  並現在人中尊,  諸相好多少種,  黃金色無穢漏。  堅毅教無極慧,  聽是法無亂心,  常舍離懶惰行,  無恚害向彆人。  敬於師當如佛,  慎無得疑斯經,  統統佛所歌歎,  常造立佛形像。  常教人學是法,  行如是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難及,天中天!後代如有懶惰菩薩,聞是三昧不肯精進學,當雲何?如有菩薩精進欲學者,我輩當隨是經教之。”

就在貳心不在焉的時候,俄然有那麼一刹時,他的腦海變得一片空缺,彷彿統統的影象都被抹去了普通。但是,這類狀況並冇有持續太久,幾近是刹時,他便驀地警悟到本身的走神。因而,他從速用力地搖了點頭,試圖讓本身重新回到經文當中。

半晌以後,四兒緩緩地點了點頭,表示本身已經完整明白了此中的事理。他那敞亮而果斷的眼神流暴露內心的決計,彷彿在奉告旁人,從這一刻開端,他將毫不躊躇地踐行這些教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